民營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穩定就業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7月19日,中共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
《意見》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作了重要闡述,同時為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發展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王立國、趙林認為,我國可以制定更有力的法律來保護投資者和監管企業,改革現行上市企業制度,給予民營企業平等上市機會,加強對上市企業的監管,推動民營企業突破發展困境。
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困難,影響了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盧先祥認為,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民營經濟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的主要原因不是在政策或戰略層面,而是在制度層面。
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開放准入秩序,降低制度的交易成本,解決我國民營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改變民營經濟增長勢頭的重要舉措。 高志漢以民營經濟發展為背景,研究了民營經濟稅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認為有必要促進民營經濟的環境淨化,發展稅收現代化加強完善稅收服務,使財稅政策能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肖霞認為,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創業民企的核心風險是融資,目前部分國有銀行傾向於向國企放貸,這使得初創民營企業難以從國有銀行獲得貸款,使得民營企業難以獲得融資。 也會對民營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Agarwal等人發現,民營經濟發展存在各種困難,為了鼓勵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公共行政部門還需要進行改革,讓民營經濟獲得更具競爭力和公平的生產資源,從而可以提高民營企業家的創業精神。 相關研究表明,民營經濟的發展困境與制度、資源和政策密切相關。
2.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經濟不僅在區域結構協調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擴大人口就業和增加國家稅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1)民營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經濟和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質量逐步提高,社會貢獻不斷提高。 2024年至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GDP平均比重達58%,民營經濟貨物進出口總值佔4674%,民營經濟稅收總額佔全國稅收總額的56%14%,民營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民營經濟可以解決人口遷移的就業問題,提高就業率。
民營經濟的發展與人口的就業率密切相關。 根據《2017-2024年中國統計年鑑》,民營經濟吸收的人口就業人數從155億人,高於2024年的4人68億人,對城鎮人口就業的貢獻率為84%40%,表明民營經濟已成為吸納人口就業的主力軍。 既能解決當地戶籍人口的就業問題,又能解決大量流動人口的就業問題。
當前,民營經濟已逐漸成為我國人口的重要就業渠道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市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放緩,人口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在當前形勢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拓寬就業渠道,緩解人口就業壓力,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3)民營經濟發展規模逐步擴大。
近年來,民營經濟綜合實力增強。 從產業規模和結構上看,有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集團企業。 企業平均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企業專業化管理和產業集聚。 在企業組織方面,民營企業實現了股份制的多元化,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日益加快。 目前,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在資本市場,中國證監會(證監會)進一步降低了民營企業上市門檻。 截至2024年11月,滬深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達5000家,其中民營企業3168家,資本市場助力民營企業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12。 在我國各種所有制經濟中,民營經濟的組成部分在相應的產業和產品領域發揮著協調發展的作用。
4)民營經濟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成效顯著。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衝擊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困境,中國民營經濟亟待轉型公升級。 民營企業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和企業內部調整,將產品從低附加值公升級為高附加值,工業部門由第二產業經濟向第三產業經濟公升級。 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與智慧型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中國工業40正在加速產業創新,如在大資料、雲計算、移動網際網絡、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3.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1)對私人經濟產權的保護不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相關法律檔案進行了多次修訂,在賦予民營經濟相關法律地位的同時,也不斷改善民營經濟所處的各種法律環境,從一些事實和資料來看,相關執法和司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法律相繼出台,完善了對私人經濟產權的保護。但是,在涉及公私財產權的法律訴訟中,存在侵犯私有財產權的情況。
全國工商聯在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研究分析報告》重點研究分析顯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有11家位居其中57%的私營企業家認為他們的私有財產權沒有得到保護,2236%的民營企業家認為智財權保護不到位。 這說明,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產權保護問題仍有待改善。
2)民營經濟市場壁壘難以突破。
雖然中國民營經濟的市場准入困境有所改善,但仍面臨壟斷門檻高、開放度不足等問題。 例如,2024年,《中國共產黨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全面落實民營企業放寬市場准入政策措施”,“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 放開競爭性企業,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3)民營經濟融資困難。
在民營經濟融資困難方面,由於擔保問題和金融體系不完善,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通過銀行獲得間接融資的民營企業寥寥無幾。 部分國有銀行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援有限,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的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自身發展不足、資本市場機制不足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難以為民營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 導致民營經濟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這很容易導致民營經濟人才儲備不足、企業發展資金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從而影響民營經濟轉型公升級。
4)民營經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中國是典型的製造業大國,但中國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有限。 這也對中國民營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也是民營企業轉型公升級的重點。
民營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具有中國技術創新的動力,但部分民營企業創新效果和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和潛力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有的民營企業沒有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利於民營企業自身發展,不利於整個產業結構的轉型公升級。
由於歷史原因和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我國部分地區民營經濟基礎薄弱。 無論是利潤水平和經營業績,還是員工和私人投資,都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一些民營企業專注於發展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 由於技術創新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也存在較大的技術和市場風險。 中小型民營企業由於規模小、財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市場融資困難、技術創新資金不足等原因,可能採取低技術、低成本的發展戰略,說明中國民營經濟技術創新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