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縣結合“雙登記、雙服務”工作機制,開展黨員幹部“掃灘”行動。 攝影:鄭妙新。
團汕頭市委組織青年參觀了景都鎮鎮長和共享農場。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雙登記、雙服務”黨員志願者在颱風天為安置點居民鋪床。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錦屏區實行“連村相抱”模式,打破自主政策“一線壁壘”龍湖區構建“黨群到家服務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澄海區實施“揭榜爆”方案,黨(工)委牽頭專案聚焦攻關濠江區開展了“強先提後移”公升級行動,區內基層黨組織逐步公升級朝陽區舉辦黨建學校 凝聚磅礴力量 加快高質量發展潮南區深化“三巡三改三提一清”行動,廣大黨員帶頭轉變思想、方式、作風南澳縣繼續深化“黨建+漁船”模式,打造強大、壯大、堅強在“海上黨建”的各個領域。
2024年是《汕頭市加強黨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4年)》實施的最後一年,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放眼汕頭,各地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動能洶湧澎湃。
今年以來,汕頭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畫,開展基層黨建“四個工程”, 完善聯動服務群眾“四個機制”,推進“百萬工程”提質增效,高質量黨建賦能。
南方**記者 鄭妙新 通訊員 黃志堅.
深化“兩個覆蓋”行動。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覆蓋黨的組織,必須跟進黨的工作。
今年以來,汕頭重點發揮黨嚴組織體制優勢,深化“兩覆蓋”行動,堅持因地制宜,強化分類政策,推動黨組織有效嵌入各組,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各個領域。
汕頭在落實七區(縣)黨委黨建工作的基礎上,同步完善各市黨(工)委專職機構,加強專職副書記,形成了抓好七區(縣)黨委五市系統黨(工)委和市機關工委基層黨建工作的“1+7+5”工作格局, 市委教育工委、市委衛生工委、市國資委黨委、市委“兩新”工委。
同時,汕頭市在社群設立了37個街道、“大工委、大黨委”。 加強村民團體黨建,推動1983個村民團體黨組織建設穩步有序開展。 新一屆住房建築業市委成立,黨對住房建設業的領導全鏈條加強,推動住宅小區黨組織29個。
以錦屏區為例,該區以區域資源稟賦為基礎,高效整合周邊社群和各領域共建單位資源,實施“聯合村組”模式,實現社群協同發展。 岐山街道、拓東街道、彭州街道等試點地區在區內設立“大黨委”,落實“輪值書記”、聯席會議等機制,打破自主政策的“一線壁壘”,系統規劃片區發展藍圖,推進土地振興、集體增收、村治安穩。
我們的 4 個社群就像乙個大家庭,共享資源並相互協作。 拓江街道木坑社群黨委書記陳偉釗說,在該地區成立“大黨委”,非常符合拓東的實際情況。
汕頭是著名的僑鄉和國家級經濟特區,人口密度高。 隨著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加速發展,快遞兄弟、外賣騎手、網約車等新型就業群體不斷壯大發展。 如何領導、服務和關心這些群體,是當前城市黨建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汕頭市專門制定了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10條措施,組織開展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結對、聯建活動,安排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地方鎮(街道)黨(工)委與全市35家新業態企業黨組織結對, 著力夯實組織堡壘,創新活動形式,發揮引導作用,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不斷深化和鞏固。
走進朝陽區網約車行業黨群服務站,寬敞明亮的黨員活動室裡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桌椅,幾位網約車高手就在這裡休息。 在這裡,礦泉水、急救藥箱、雨傘、報刊應有盡有,微波爐、冰箱等電器一應俱全,為司機群體營造了乙個溫馨舒適的“家”。
過去,我在訂單之間無處可去,所以我不得不把車停在路邊,在車裡休息。 遇到炎熱的天氣或下雨天都非常不方便,有時甚至連喝口水和上廁所都困難。 網約車司機王佳石感嘆,黨群服務站的出現,給了司機群體乙個“立足點”。
此外,汕頭實行“網建分”。 按照原則上覆蓋300-500戶的原則,完善“村(社群)黨組織-黨支部(黨組)-黨員中心住戶-聯絡住戶”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 堅持“一格一部門”模式,及時優化設定5612個網格黨組織。 整合黨建、文明建立、綜合治理等多系統網格,完善網格資訊採集、任務分工、協同處置等工作機制,打通連線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尺”。
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四個工程”
在汕頭市濠江區濱海街,“汕頭南站”的四個大紅字鮮豔奪目。 汕頭作為汕頭段重要的交通樞紐,汕頭南站開通後,汕頭至廣州的出行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對汕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省級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汕頭南站建設的快速推進,離不開專案所在地濠江區濱海街道黨工委和村(社群)黨組織的共同努力。 面對工程建設涉及賠償拆遷案件350餘起,濠江區建立分類管理台賬,貫徹街道黨政班子成員“一戶一策”,做好徵拆戶和種植園主的思想工作, 從而在徵拆過程中實現“零上訪”,為汕頭南站順利建設開通奠定堅實基礎。
支部是堡壘,黨員是旗幟。
今年以來,汕頭圍繞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四個工程”,著力提公升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
汕頭突出“抓兩頭、帶中、統促”,加強分領域、分層次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開展“高質量發展、支部在行動”8項實踐活動。 針對農村、社群、政府機關、國企、學校、醫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八大領域的特點,組織各領域黨支部圍繞不同重點開展實踐活動。
農村方面,龍湖區龍華街道大亞村、朝陽區古老鎮瀋陽村、潮南區洪昌鎮潘岱村3個村被納入中組部新一輪紅色美麗村建設試點專案在社群,持續提公升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在機關方面,要抓好政治機關建設、模範機關建立、“四強”黨支部建設等工作。 各領域黨支部通過梳理問題台賬、研究支部課題、提出思路措施等方式,對高質量發展行動進行了清單,引導黨員主動認領任務。 各項動作密集安排、濃縮,形成了濃厚的拼搏趕超氛圍。
從七澳縣湯瑙漁港乘坐漁船,30分鐘即可抵達4海浬外的平裕海。 這是南澳首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網箱中孕育著鲶魚、鰤魚、雲石斑魚等多種優質深海魚類。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考慮到後江漁港漁民黨員和後寨鎮漁瑙鎮中心漁港相對集中,南澳縣規範了這兩個地點兩個漁民黨員活動室的建設,以嚴把生活組織起來,提高漁民黨員的歸屬感。 同時,在10個漁民黨支部所在的村莊,設立漁民黨員聯絡站,架起黨與漁民之間的“心連心”橋梁,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教人釣魚勝過教他釣魚。
沈澳鎮柳城社群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康旭軍長期從事海水養殖,51歲的老人擁有30多年的豐富經驗。 如今,他憑藉豐富的牡蠣養殖經驗,帶領柳城居民積極參與養殖活動,並將相關技術傳授給鎮上的農民。 “夥計們,這對每個人的發展都有好處。 作為基層幹部,要充分發揮領導作用。 “康旭軍說。
村子強不強,就看支部了。
村級隊伍是否建立得支不穩,對村(社群)來說至關重要。 汕頭深化實施支部炮台提公升工程,與市、縣、鎮聯動,對全市村級隊伍開展全覆蓋中期分析研究,全面摸清選舉後村級隊伍整體情況、“兩委”幹部履職實效、掌握全市村級隊伍結構開展“強基增效”行動,持續選拔壯大村級“頭雁”隊伍,輪崗培訓1091名村(社群)主要幹部組織推動“兩委”幹部1444名報考高專辦,統籌37個薄弱散村(社群)黨組織改造工作,研究提出一批進一步加強村(社群)幹部建設的工作措施。
此外,汕頭還紮實推進“頭雁”試點,深化青年人才“先鋒培養”工程落地,預留村黨組織書記候選人1928人。 廣泛實施黨員先鋒示範工程,建立萬餘名黨員積極分子資訊資料庫,開展農村黨員“先鋒指數”評價,實施“積分+考核”等模式,落實考核結果與黨員民主評價掛鉤,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持續實施黨建品牌卓越工程,建選2年100個市基層黨建特色品牌,全面打造30個基層黨建品牌矩陣,從點到區選拔20個基層黨建示範標兵,營造各級各領域黨組織相互追趕、爭創卓越的濃厚氛圍。
完善聯絡群眾、服務群眾“四個機制”
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取決於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黨的基層組織肩負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
今年以來,汕頭著力連線和服務群眾,組織動員群眾,不斷創新工作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雙註冊雙服務”、“黨聯群、為民服務”“四大機制”,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支援和保障群眾的聯絡和服務,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為人民服務水平。
其中,著力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大力推行市縣鎮領導幹部“聯包幫”和村(社群)幹部結對走訪制度,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聯村共建”,編制黨員隊伍, 志願者和熱心人士進入輿情收集、上門服務、應急保障和X個人崗等5類共性崗位的“5+X”服務崗位,組織採納民生“微工程”和群眾“微願望”,努力解決群眾問題。
百里花卉景觀、外牆特殊彩繪、濱海棧道......走在龍湖區龍騰街道麻玉社群,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優美,網紅打卡點也多了起來。 此外,麻玉島原本擁有海鮮攤位多、口感好、配套服務齊全等優勢,昔日老牌小漁村已蛻變為走在潮流前沿的文藝村、網紅經濟島,人氣越來越濃厚。
然而,社群居民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短缺一直是當地民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據了解,小區用水通過自來水壓力幫浦抽送,小區有兩台自來水壓力幫浦,都是20多年前購買的。 其中乙個已經損壞,通常只有乙個水幫浦來維持供水,因此島上經常出現供水短缺的情況。
為解決這一民生難題,龍騰街道黨委將自來水壓力幫浦改造公升級專案列為麻玉社群“切實為民”專案,並積極對接廣東省水務公司,就供水規劃、維修水幫浦等進行溝通協商, 疏浚管道沉積物,提高壓力指數,全力解決島上供水問題。計畫在不久的將來增購一台自來水壓力幫浦,以進一步改善麻友島的供水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島上居民的生活環境。
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足20萬元的209個村(涉農社群)實施“疏瘦攻關”行動,在全市遴選20個有基礎的村(社群)試點實施村企共建“先鋒作坊”。 通過推進企業黨組織與村(社群)黨組織結對共建,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引導企業布局適合農村的生產加工環節,專案到村,就業到戶,培訓到人。 或結合鄉村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技能等,建立作坊,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促進農民就地就業。
潮南區洪昌鎮是汕頭最大的茶葉產區,擁有2500多名茶農。 面對茶葉行業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山區人民日益強烈的致富慾望,洪昌鎮村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隊,打造茶葉協會先鋒作坊,強化技術、提品質、提高銷量, 延伸茶產業鏈,開創“以茶富民、以茶振興商、以茶強鎮”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巨集昌鎮仙芝村黨支部成員、村委會副主任羅烈洲說:“我們村以黨建為指導,以'抓黨建生產,促生產'為指導思想,積極建設先鋒作坊。 茶農和茶葉企業下單,組織黨員接單,擴大產品知名度,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
目前開展了一批“先鋒作坊”試點專案,包括澄海區新安鎮梅埔村蓮子產銷、濠江區濱海街道立前社群特色農產品加工、朝陽區西路鎮尖山村姜薯產銷、東岩“裸品作坊”等。 潮南區城田鎮解開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密碼,成功探索了社會資本與村集體的雙贏合作模式,拓寬了農村增收途徑。
此外,為保障1091個村(社群)正常運轉,汕頭每年投入近3億元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施“千村黨群服務中心提標工程”。 連續三年各級投資資金19億多元,撬動社會資金4億多元,推動247個村(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公升級改造在商圈、產業園區、網紅旅遊景點等密集區域,擴建建設了133個黨群服務站和69個戶外職工站探索開展週末“不關門”服務,大力推行“老年食堂”“四校半”“快遞”等便民服務措施,多種方式滿足群眾需求。
數字讀數。 開展集中輪崗培訓3600餘次,實現各級幹部2479萬名黨員全面覆蓋學習培訓。
全覆蓋37個街道、“大工委、大社群”和“大黨委”建設;推動2024年村民團體黨組織建設。
在20個村(社群)開展了村企共建的“創業作坊”試點工作。
安排財政經費500多萬元,資助全市4033名老黨員。
兩年,打造和評選100個市基層黨建特色品牌。
累計動員4次以上6萬名在職黨員幹部深入基層報到服務。
連續三年各級投資資金19億多元,撬動社會資金4億多元,推動247個村(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公升級改造
一線實踐。 澄海區著力解決“揭榜破難”的短板短板和短板。
讓“老年食堂”飄得久久。
上午11點剛過,汕頭市澄海區新安鎮大頭村的“老人食堂”香氣撲鼻,不少老人已經在等飯了。 91歲的林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她選了乙個面向電視機的地方,慢慢坐下,那裡正在播放她最喜歡的潮州戲曲節目。
我的妻子、兩個女兒和女婿都去世了,我的兒子是殘疾人。 以前家裡吃點冷粥剩菜,現在有了'老人食堂',每天都能吃到熱湯、熱飯。 林奶奶笑著說,自從村里“老人食堂”開張後,他們不僅不用為吃飯發愁,還有別的老人陪伴和交流,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今年以來,澄海區委組織部組織各黨(工)委作為主體,帶頭開展排憂解難工作,切實發揮黨(工)委“一線作戰部”抓基層黨建、推動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在“揭榜破難”計畫專案清單中,“快樂食堂”建設被放在必修專案首位,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10月21日,澄海區在新安鎮夏岱美村舉行全區“老年食堂”揭牌儀式,18個“老年食堂”全面投入運營。 除前兩次外,澄海區已實現區內鎮(街道)“老年食堂”全覆蓋,每天將為約280名老年人提供“免費午餐”。
老年食堂建成後,如何才能長期做好?規範化、制度化管理是關鍵。 澄海區探索建立完善服務物件清單“四個現代化”工作機制、日常服務常態化、餐具規範化、資金管理透明化,確保“老年食堂”長效執行。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大頭村就開始試點建設“老人食堂”。 當時,如何籌集到足夠的建設資金,是大頭村經營“老年食堂”面臨的首要問題。
當一位企業主得知村里要設立“老人食堂”時,他請人連夜送了2萬元。 大頭村黨委書記陳培金表示,“老人食堂”由村黨委牽頭,黨員幹部積極動員,帶動社會各界聖賢和熱心民眾的熱情支援,加上鎮黨委撥付的4萬元, 建設資金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除了資金,在哪裡建設也是乙個問題。 各村(社群)黨組織各有權力,有的利用黨和群眾服務中心的閒置用房,有的利用老年活動中心的部分辦公場所。 在鳳翔街北港社群,“快樂食堂”位於社群老年活動中心,大廳內有明亮的窗戶,電視機前整齊擺放著6張四人桌,防滑地板,柔軟的皮墊,無障礙扶手......有各種老年人設施。
老年食堂的全面運營,是澄海區養老產業發展的盛事。 揭牌儀式上,澄海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優化“老年食堂”運營管理和服務設施,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共創“舌尖幸福晚年”,讓“老年食堂”長期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