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評論說:“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家長往往過度參與孩子的學校習,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崩潰到哭泣的地步。 在看待壓力時,關鍵是要看這種壓力來自哪裡。 是他心中的需要,還是父母和學校強加給他的。 目前,學生感受到的壓力大多是體制下的壓力,而不是自我成長的需要帶來的壓力。 這是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又一重大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績,但我們也應該明白,孩子成長需要時間和耐心。
事實上,中國目前的教育體系存在很大問題,委婉地說,教育已經遠遠脫離了它自身的功能。 這個話題與我們的教育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上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如今,學生上小學上初中,初中上大學,大學找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所有的孩子都出人頭地,提高平均分線,而班級固化,底層的人基本上不可能突破班級,這其實是乙個惡性迴圈。
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中,不存在培養人、為生活做準備、為終身發展做準備的問題。 小學生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完成作業,家長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各種打卡讓家長身心疲憊,無法改變,老師也累了!因為這種教育的一般環境。 有家長說:減負呢?父母怎麼能看出孩子的臉色變得憔悴,笑容懵灑,眼神迷茫無精打采,眼裡沒有光。
但是,在減負方面,在我看來,只做“減法”而不做“加法”是不科學的。 我們需要減少學生的超重、單身。
1、單調被動習學習負擔,同時增加了長期缺失的社會實踐、閱讀、個性化學習習的時間和空間。 它就像一棵樹,除了修剪枝葉外,還需要給予它足夠的養分和陽光才能茁壯成長。
如果學習脫離生活和人們自己的經驗,學習是枯燥的,孩子還能有什麼興趣嗎?只有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價值,例如,當他在課堂上突然解開生活中的乙個秘密時,他的學習習興趣可以立即被調動起來。
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回歸教育的本質,教育就是培養人,教育要讓孩子感受到當下受教育的快樂,而不是打工掙了大錢之後開心。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現在的學校生活太辛苦太累,因為他們學到的東西離生活很遠,都是與自身經歷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這是我國教育面臨的一大問題。
在這個所謂的現代社會中,教育似乎成了一場鬧劇。 在這個以分數為主的英雄時代,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被擠壓到了谷底。 我們一直說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但這個“素質”只是考試成績的別稱。
我們所說的“全面發展”,就是我們沒有本事,卻有無數無用的知識。 家長在掙扎,孩子在疲憊,老師在進退兩難,結果又是怎樣的呢?這是一堆擁有知識但已經失去靈魂的機器。 我們所說的“教育”,無非是一場漫長而昂貴的軍備競賽。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被推入了這個無底洞。 他們被迫學習和習,趕上同齡人,符合這個社會的期望。 然而,他們中有多少人真正享受過習?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專長?
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同學認為,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讓父母和自己過上好日子,但他們並沒有把自己未來的事業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聯絡起來,他們不關心國家的未來,更不關心人類的命運。 現在我們說,我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看不到藍天,喝不上水,但是我們給孩子這種人文情懷嗎?
這種教育的缺乏導致了兒童領域的短視。 他們沒有自我內在發展的動力,沒有強大境界支撐的動力,所有的壓力都來自於學校、老師和家長施加的壓力,要他們通過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種壓力對孩子的發展是極其有害的。
所以,所謂對學生施加壓力,在我看來,就是喚醒學生的內在追求,沒有內在人格的自我覺醒,自我意識的覺醒,外在所謂的各種壓力,對學生的學習習和成長起到的作用不僅是短暫的,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是極其有害的。
我深感憂慮的是,今天的學生熱情、獨立、豁達、自信,但嚴重缺乏學習習、獨立自主和社會責任感的濃厚興趣。 個人的感受和境界,不僅決定了乙個人現在的習,也決定了乙個人人生事業的高度。
還有一點是,學生沒有高效的習,習學習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習表現就越差。 “勤奮”是一種好的品質,如果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會帶來好的結果;如果乙個人走錯了路,乙個人越勤奮,後果就越嚴重。 低效的勤奮只會扼殺孩子的發展,只會讓他們感到越來越疲憊和苦澀。
最後,我想說的是,愛孩子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是父母的自然本能。 但愛孩子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的,真正愛孩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短處。 大多數父母的願望就是這麼簡單:與其把孩子逼到抑鬱的深淵,不如希望孩子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我們不希望孩子成為家庭的負擔,對我們年邁的父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年長的父母只希望他們的孩子過上健康、安全、快樂的生活!
作者:黃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