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空調倒閉了?”
說到春蘭空調,80後印象非常深刻。 “春蘭空調,高層次追求”這句話掏空了很多人的錢包。
上個世紀前十年,春蘭空調無疑是空調行業的佼佼者,最輝煌時期年營收56億,而當時格力空調的年營收僅為4億。
同時,公司創始人陶建興也被譽為“空調之父”,他成功帶領春蘭空調進軍國際市場,位居全球第七。
然而,過去的輝煌與過去大相徑庭,如今昔日的空調之王正逐漸被大眾遺忘。
春蘭的空調技術鮮為人知,業務逐漸走下坡路。
今年前三季度,春蘭主營收入為148億元,同比減少4417%。
事實上,早在2024年,春蘭股份就已經連續三年虧損超過5億元,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停牌,導致其股價大幅下跌,維持在每股6元的水平。
以前以經營為主的空調行業,如今逐漸走下坡路,甚至跌至行業前十。
之後,春蘭集團試圖通過資產置換成功轉型為房地產股,但這並沒有給它帶來救贖。
短短幾十年,曾經被譽為“空調之王”的他,為何會遇到這樣的困境?誰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春蘭的空調系統怎麼了?
說起春蘭空調,陶建興作為其創始人是不可或缺的。
陶建行雖然出生在乙個普通的知識世家,但他從小就表現出極大的智慧,不僅喜歡觀察和研究,而且對電子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沉迷於在家中拆卸電氣裝置。
2024年,陶建行加入台州林業機械廠,任技術員。
得益於陶建行堅持不懈的習和勤奮的工作態度,他迅速積累了大量的電子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沒過多久,他就被任命為技術部門的負責人。
2024年,陶建興調到台州空調裝置廠任廠長。
然而,在此期間,台州空調裝置廠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生產線被迫停產,員工士氣大打折扣。
該廠空調產量排名全國倒數第二,在全國21家冰箱製造廠中,其工廠規模也是倒數第三,淨資產僅為465萬元。
以前從來沒有人想過接手這種混亂的局面,被分配到這裡就等於“去中心化”,但陶健行堅定地決定承擔起這個重任。
陶建行接手工廠後,迅速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行動。
一是重組組織架構,精簡各部門,下崗,尤其是過於依賴“大鍋飯”心態的員工,表現出消極、懶惰的態度。
他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工人的不滿和怨恨,有人甚至威脅要報復他,但這些都絲毫沒有動搖陶建行改革的決心。
接下來,陶建興篩選了工廠現有的40多條生產線,只保留了10多條具有實用價值的生產線。
隨後,陶建行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他觀察到市場上主要銷售的是功率範圍為每小時3000至7000大卡的空調裝置。
因此,他選擇填補市場空白,專注於生產每小時高達3000大卡和超過7000大卡的空調裝置。
在此背景下,陶健行始終遵循高標準、嚴要求的策略,確保產品質量得到嚴格控制。
他們不遺餘力地籌集資金,引進了尖端的生產工藝和檢測工具,大大提高了空調裝置的精度和穩定性。
2024年,台州空調裝置廠正式向市場推出家用空調裝置。
時隔一年,工廠已售出10萬台以上,令人震驚的是,空調的效能和質量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評價,訂單層出不窮。
當年,空調裝置廠正式更名為春蘭製冷裝置***
為了追求更深遠的未來,陶建行決定將目光轉向變頻空調技術。
然而,當他試圖從一家日本公司購買這項技術時,這家日本公司提供了高達7000萬美元的報價。
顯然,日方拒絕將這項技術賣給陶建行,對技術團隊言寒腑、諷刺,認為中國無法研製出變頻空調。
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企業對中國的輕蔑態度,卻為陶健行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陶建行決定成立研發團隊進行技術研發,令人驚訝的是,僅僅一年後,這個團隊就掌握了關鍵的逆變器技術。
不僅其研發成本只有300萬,而且國產空調的效能甚至超過了日本生產的變頻空調。
不久後,工廠成功推出變頻節能空調產品,並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年產量也實現了數倍的連續增長,從而為工廠扭虧為盈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陶建興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增加春蘭的市場份額,他開始在品牌推廣上投入更多精力。
他最初出資5萬元,邀請如今是廣告狂熱的葉茂忠拍攝廣告,但由於葉茂忠當時經驗不足,只好依靠一位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的同胞緊急完成廣告工作。
隨後,陶建行斥資3億元向央視宣傳這則廣告,至今已連續播出五年。
這則名為“一擊打6撞球”的廣告一經播出,引起強烈反響。
“春蘭空調,高層次追求”的廣告語深受大眾喜愛,也幫助春蘭迅速嶄露頭角,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2024年春蘭空調產值達到12億元,穩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旗下兩廂式空調產品也成功占領了國內同型別產品35%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國內空調和家電市場不僅成功吸引了國外品牌入駐,無錫英燕、陝西寶華、順德華寶等眾多知名品牌也紛紛展現實力。
不過,陶建興在經驗和能力上確實出類拔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春蘭空調的效能不斷攀公升。
到2024年,春蘭空調生產企業數量已增至12家,年產量超過100萬台,銷售額達52億元,市場占有率達到驚人的40%,大大超過了年銷售額僅為6億元的格力與競爭對手。
毫不誇張地說,在那個時期,全國每售出三颱空調,就有一台是春蘭牌空調。
從企業規模來看,春蘭空調無疑是中國最大的空調製造中心,也是全球七大空調生產企業之一。
有傳言稱,當時春蘭的品牌已經廣泛傳播到無數家家,這讓在春蘭工作的員工非常有尊嚴,即使下班了,員工們仍然穿著他們的工作**。
同年,春蘭順利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手續。
此後,隨著市場的不斷繁榮和公司的不斷壯大,春蘭的股價持續上漲,一度達到每股64股3元的高點,與長虹、海爾一起,構成了中國**的三大支柱。
2024年,春蘭參加了由國家統計局主辦的全國家電行業大賽,並憑藉突出的效能和實力成功脫穎而出,榮獲“中國空調大王”榮譽稱號。
到2024年,春蘭的總產值已飆公升至107億元,比陶建行接任時增長了509倍,這是乙個令人震驚的成績。
同時,公司淨資產也從原來的465萬元飆公升至近40億元,實現858倍增長。
對於每個企業家來說,這都代表著無與倫比的卓越水平。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不屈不撓和變化,春蘭逐漸從巔峰走向困境。
陶建行持這樣一種觀點:目前,自產春蘭空調已經達到市場領先地位,國內市場也已達到飽和,因此需要尋找新的增利方式。
為了向世界推廣春蘭空調,陶建行果斷投身多元化戰略的浪潮,決定投資電單車、汽車等行業。
2024年,扛著20億的陶健行闖入電單車行業,僅僅兩年後,兩款新品“春蘭虎”和“春蘭豹”,售價都高達5000元。
20世紀90年代,交易規模巨大,但令人震驚的是,短短半年時間,就賣出了6萬台,總銷售額近10億元。
陶建行從電單車的這一表現中獲得了極大的動力和信心。
這一刻,陶的野心越來越強烈,他不再滿足於自己在電單車行業的成就,而是決心進一步涉足汽車行業,建立更大的商業帝國。
2024年,春蘭集團投資7收購南京東風汽車有限公司2億元,並據此成立春蘭汽車
在進行市場調研後,陶建行注意到貨車的貨車市場存在5噸到15噸不等的中重卡市場缺口,於是決定藉此機會進入市場。
春蘭卡車自2024年進入市場以來,以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寬敞舒適的駕駛艙和標準的空調系統深受貨運司機的喜愛。
隨後,春蘭集團與南韓LG電子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生產無氟冰箱,進一步拓展洗衣機市場。
此外,春蘭集團還參與了電視行業的競爭,致力於高能功率鎳氫電池的研發,並投資了LCD專案。
不幸的是,Tao的多元化戰略在現實世界中很快就受挫了。
2024年,春蘭的LCD專案被宣布失敗,導致6億美元的資金化為烏有。 從那時起,國內卡車市場萎縮。 此後,國內卡車行業開始向30噸以上的重型卡車轉型,春蘭主推15噸以下載貨卡車逐漸失去市場優勢。
春蘭的洗衣機生意反應平平,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2024年,陶建行將春蘭的卡車賣給了徐工集團,導致春蘭的多元化之路徹底崩塌。
如果只是其他領域的投資失敗了,擁有龐大家族財產的春蘭仍然有機會重新崛起。 這是由於其在空調行業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優勢。 然而,以空調技術起家的春蘭,遺憾地錯過了空調技術發展的第二階段。
鑑於陶建行對資金和人員的巨大需求,支撐其多元化戰略業務的增長,空調這一核心業務逐漸被忽視。
2024年,格力超越春蘭成為銷售冠軍,同時,美的、海爾等知名品牌也迅速崛起,導致春蘭在市場上的份額逐漸下降。
到2024年,春蘭空調虧損2595萬元,打破上市後連續11年的盈利紀錄。
2024年,春蘭空調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1%52%,導致淨損失高達198億。
由於2024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虧損,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暫停春蘭公司交易,春蘭公司虧損已超過5億元。
這一擊進一步加劇了春蘭的困境,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陶建行感到非常無奈。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一切,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錯誤決定。
為了糾正錯誤,陶建行四處尋找潛在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
然而,在經歷了一連串的虧損和停牌之後,春蘭的投資者信心已經跌到了冰點,此刻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個棘手的問題。
2024年9月,為保證公司生存,陶建興用了6臺將56億元應收賬款及其三家子公司的股份換成春蘭集團持有的台州電廠10%股權、台州興威置業公司60%股權和15%股權。550,000平方公尺的土地。
在停牌18個月後,春蘭於2024年11月恢復上市活動。
重組後,春蘭的主營業務已從家電領域轉向房地產領域。
雖然春蘭作為一家公司還是過得很好的,但作為曾經的空調行業巨頭,她已經不復存在了。
目前,空調市場已形成“三分世界”的格局。
美的、海爾、格力已經獲得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中國空調產能基本過剩,這將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春蘭空調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重新進入市場變得極其困難。
空調行業初期,格力、美的在默默耕耘,積蓄力量,但只有這位“空調行業領軍人物”放下手中的西瓜,到處尋找機會。
最後,他沒有開始發展副業,他的主業被奪走了,導致他徹底崩潰。
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永遠站在行業的頂端,也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永遠盈利。 任何企業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企業的興衰取決於它是否能夠適應市場和行業的新要求。 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所有企業都面臨著隨時從巔峰跌落的風險。
春蘭的空調技術並沒有落後於這個時代,只是在創始人過於自負的野心中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