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為什麼要讓武則天被判處“墨罰”?是“爭奪男性恩惠”,還是有其他原因
公元690年的紫薇宮,上官婉兒被侍從無情地對待,拖了出去。 那一刻,武則天怒不可遏地下令處決。
據《舊唐書》記載,婉兒因違背意志而面臨死刑,但武則天出於珍惜自己的天賦,最終在她的臉上紋身並塗上黑炭,這種懲罰被稱為“墨刑”。
在古代,墨刑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屈辱的刑罰,雖然傷勢不嚴重,但犯人臉上紋上紋身後,傷口上布滿了黑炭,難以去除,形成了終生的恥辱。
古人對身體的重視可見一斑,為了掩蓋額頭上“墨刑”的痕跡,上官婉兒巧妙地在眉間紋上了一朵紅梅花,彷彿“兩條龍玩珍珠”。 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引發了宮廷女性紛紛效仿,形成了後來的“紅梅妝”潮流。
至於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處以懲罰的原因,《舊唐書》並沒有明確記載。 不過,民間卻廣為流傳,上官婉兒與張長宗私下會面,被武則天當場發現。
697年,太平公主向武則天推薦了張長宗的兄弟,兩人贏得了女皇的心,陶醉於彼此的溫柔中。 此時,上官婉兒受到武則天的高度賞識,卻意外捲入了與張長宗的爭執。 吳澤**斥責她“敢接近我禁屍,罪要處死”,並親自拔出金刀,想要處死她。
好在張長宗跪在武則天面前求饒,讓上官婉兒免於一死。 然而,她卻無可逃,最終被“墨刑”所懲處。
以上就是對上官婉兒的“墨罰”的描述。 這個理論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並不可信,主要是因為張長宗不是鐵骨之人,而且他不太可能在武則天生氣的時候站出來,以免被處決。
這一理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寫成的《鶴監密記》一書,其中詳細記載了大量關於武則天和他的公寵的故事。 然而,鑑於它很可能是基於當時的民間傳說,它的可信度是有限的。
對上官婉兒的評價不容小覷,她可能是史料中被誹謗的人物。 上官婉兒出身名門望族,家族在西漢、北周、隋朝都有顯赫的地位。 她的祖父上官義在唐高祖時期擔任丞相,但因幫助唐高宗起草廢黜武則天的詔書而遭到武則天的報復,最終被殺。
上官婉兒小時候,只能跟著母親到唐朝宮廷當奴隸。 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上官婉兒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還表現出了出眾的聰明才智。 《舊唐書》載:“婉兒小時候是個嬰兒,和母親一起嫁到了朝廷。 長,有話,有明博學的官。 ”
上官婉兒14歲那年,命運發生了轉折,意外地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 武則天撤銷了上官婉兒的卑微地位,讓她成為自己的侍從,主要負責文書和詔書的起草。
值得注意的是,上官婉兒一家遭受災難的起因是武則天的毒手。 然而,14歲的上官婉兒卻選擇了跟隨這個“敵人”,這種放下仇恨的理性表現頗為不同尋常。 因此,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乙個極其理性睿智的人。
武則天登帝後,朝廷的詔書大多是上官婉兒起草的。 她深受武則天的信任,所以她一定知道武則天和張長宗的關係。 不過,這位理智的上官婉兒,絕不會插手與“皇帝之人”有關的事情。
此外,據《舊唐書》記載,自武則天時代以來,“百分百,決令多”,即上官婉兒雖受“墨罰”處罰,但她依然保持著武則天的信任,積極參與朝廷重大事務的決策。 因此,上官婉兒實際上在政治上扮演了丞相的角色,被尊稱為“女丞相”。
如果上官婉兒和張長宗的“幽會風波”真的存在,武則天作為皇帝,絕不會容忍他們兩人繼續留在自己身邊。 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之前曾處死過自己的雄寵薛懷衣,但奇怪的是,上官婉兒和張長宗都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武則天卒於705年,張長宗卒於同年。
有鑑於此,關於上官婉兒和張長宗“幽會”的民間傳說,或許來源於《舊唐書》的相關記載。 在《舊唐書》中,有一段關於“婉兒與吳三思通姦”的記載,需要進一步解釋。
705年,唐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宣布退位,這是唐朝支持者張柬埔寨發動神龍政變所致。 同時,上官婉兒並沒有被排除在外,而是被重用,並被任命為昭榮,負責詔書的製作。
根據《舊唐書》的敘述,上官婉兒不斷密謀陷害張汗之等英雄,以昭容為位,導致他們被撤職和斬首。 據說,上官婉兒的勢力,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舊唐書》指出,上官婉兒與吳三思有染,導致在下詔時偏袒吳家,貶低李家,引起太子李崇鈞的不滿。 據史料記載,在上官婉兒的慫恿下,李崇鈞被迫發動起義,最後死在太極宮門前。
公元710年,李顯的魏皇后試圖效仿武則天,引起了臨淄王李隆基的強烈不滿。 李隆基果斷帶頭發動政變,率領禁軍攻入皇宮,消滅了魏皇后及其心腹。 在這個過程中,李隆基遇到了匆匆離去的上官婉兒,儘管周圍人勸阻,他還是下令將上官婉兒殺了。
其實上官婉兒站在李棠氏一邊,只是被李隆基懷疑而已。 唐朝中宗皇帝李憲死後,上官婉兒充分利用起草詔書的特權,制定詔書,立李崇茂為太子。 然而,魏皇后將政府掌握在自己手中,準備成為攝政王太后,但上官婉兒無能為力,無法與她抗衡,只好放棄。
《舊唐書》由後晉的趙穎和劉雲編纂,距離唐朝滅亡不遠,因此史料比較充足,可信度較高,因此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
但是,我認為對於《老唐書》中對上官婉兒的記載和評價,存在個人偏見。
需要注意的乙個問題是,在古代父權社會的意識形態下,社會普遍對宮廷中出現的女性持反感態度。 武則天登基初期,遭到各階層的廣泛反對,這種情緒也體現在上官婉兒身上。
上官婉兒在治國理政方面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華,唐仲宗對她“產業、經濟人才明顯”的稱讚可見一斑。 從上官婉兒的工作能力和成績來看,她絲毫不遜色於男人。
根據墓誌銘記載,上官婉兒四次向唐中宗出謀劃策,明確反對唐中宗立安樂公主為皇妃,而唐中宗李顯則被魏皇后毒死,包括安樂公主的協助。
最初,上官婉兒以經典優雅的方式提供證據揭露安樂公主,但唐中宗卻置之不理。 隨後,上官婉兒遞交辭呈,以放棄官職和退休為籌碼,但還是沒有奏效。 上官婉兒剪了頭髮,剃了頭髮,準備當尼姑,但唐中宗還是不肯批准。 最後,上官婉兒只好服毒,告誡唐中宗致死,但徒勞無功。
幸好御醫及時搶救,上官婉兒勉強救了她一命。 經過長時間的排毒休養,她終於**了。
我覺得墓誌銘的內容比較可信,畢竟墓誌銘是刻在乙個人死後不久的,它表達了死者一生的經歷和成就。 《舊唐書》為什麼說上官婉兒與吳三思通姦?編譯器很有可能誤解了乙個詞。
在編纂舊唐代的過程中,需要參考唐代的資料,包括《景龍文觀集》,這是吳平義在唐代中宗景隆時期記錄的一本書,被稱為景龍年間的編年史,其可信度得到了認可。 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說上官婉兒“晚年是黨的好朋友”,這個“桐”二字可以是通姦的意思,也可以是正常交往的意思,不能斷定上官婉兒和吳三思有通姦關係。
此外,根據唐代的一些史料,上官婉兒當時的社會評價遠高於史書,這很可能是編纂《舊唐書》的史學家的偏見造成的。
無論是想讓李崇茂為太子,還是勸告安樂公主被封為太子妃,上官婉兒都是合格的臣子,甚至達到了“死信”的地步。 從上官婉兒的行為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她心裡對李家是忠心耿耿的,並盡力維護唐朝的合法性,避免落入叛徒惡棍之手,可惜李龍基不相信她,沒有給她解釋的機會, 所以她當場死了。
至此,大致可以猜到武則天為什麼判處上官婉兒“墨罰”,很有可能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沒有死心塌地,在某些事情上違背了武則天的意志。
因為上官婉兒當時還年輕,沒有太多的朝廷經驗,心裡也藏不住只認李帝的想法,所以史書上“婉兒應該受到懲罰”是符合歷史的。 回到原來的問題,如果真的是因為上官婉兒與張長宗幽會,被武則天打破,我想史學家肯定會寫得“認真”的。
綜上所述,武則天判處上官婉兒“墨罰”,是因為上官婉兒沒有發自內心地支援武則天,原因也不是“幽會”,相反,我們將上官婉兒的行為與墓誌銘的內容聯絡起來,發現史學家對她有偏見,這也證明了上官婉兒心裡一直支援李為唐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