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儘管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俄羅斯強調,二戰的勝利對大國來說是非常罕見的,這對俄羅斯來說既是榮耀也是不幸。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俄羅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前的國際秩序本質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 蘇聯在二戰中與納粹德國作戰,犧牲巨大,成為主要的地面強國,是擊敗納粹的關鍵國家。 因此,蘇聯在戰後國際秩序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控制著東歐的大部分地區,確保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局勢。 蘇聯的意識形態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也引起了共鳴,國際社會中有大量的**人。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蘇聯有資格否決國際社會的集體行動。 他們動用了大量資源來發展防禦能力,是當時唯一能夠與美國全面抗衡的大國。 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的。
作為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核武庫和海外地緣政治影響力,正是因為蘇聯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俄羅斯才賦予了它重要的地位。 然而,西方一直試圖滲透和修改歷史觀,試圖改變俄羅斯在二戰中的作用和形象,以削弱其權威。 作為回應,俄羅斯選擇通過高調的紀念活動來紀念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以重申其權威。
與其他主要戰勝國相比,美國、英國和法國並不經常高調紀念。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俄羅斯面臨巨大的經濟問題,經濟結構不協調、脆弱,除了軍事手段外,缺乏向外界投射軟實力的手段。
相比之下,中國可以利用經濟工具逐步改變其他國家的看法和意圖。 中國可以利用經濟、產品、技術、標準等文化手段來改變其他國家的行為。 然而,與俄羅斯不同的是,俄羅斯難以對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實施有效的經濟制裁,只能訴諸武力。 俄羅斯不僅缺乏軟實力,而且擔心會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實力的影響。
俄羅斯缺乏軟實力的關鍵在於經濟不活躍。 蘇聯時代的經濟模式是高度集中的,以計畫為基礎,這導致了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缺乏技術創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未能進行有效的改革,其經濟資源仍然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因此,俄羅斯的經濟仍然效率低下,甚至比蘇聯時代更加依賴能源。
總的來說,俄羅斯的未來並不樂觀。 在國際舞台上,它更多地依靠二戰秩序來凝聚民族自豪感並維護其國際權威。 這是一種榮譽,但更多的是一種挫折和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