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2024年的國防預算屢創新高,美國達到8800億美元,日本將在2024年基值基礎上增長16%。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平談節目,美國國防預算的增幅不是特別大,已經增加了3%左右,達到8800億美元。
根據拜登**的說法,增加的支出的一部分用於支援烏克蘭的前線行動;其中一部分用於支援以色列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另一部分是加強對印太地區情報獲取的支援,無論是人力資源情報、技術情報等。
美方還解釋說,與拜登總統任期初期或川普任期結束時的6500億美元相比,今天的8800億美元並不是乙個普遍的增長。
因為美國這幾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比較高,因為美國這幾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比較高,在高峰期達到9%左右,而現在雖然有所下降,但通貨膨脹率大概還在4%以上,應該算是乙個比較高的通貨膨脹率。
因此,美軍今天收到的8800億美元軍備開支,實際上與美國過去6500億美元的軍備開支差不多。 美國說,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增加我們的軍費儲備,而是隨著物價的上漲,我們正在穩步公升級我們的軍備。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動態更值得我們解讀,日本在2024年的首次宣告是首先將中國列為當前印太安全戰略中日本挑戰的最高優先目標。
過去,日本提出了各種挑戰,或含糊其辭或針對朝鮮、朝鮮的核建設**、朝鮮的飛彈試驗、朝鮮的潛艇建造、朝鮮劫持人質以及朝鮮破壞東北亞的安全環境。 然後是恐怖主義,然後是第一次俄烏戰爭,普京呢。
2024年,這是中國第一次被點名挑釁,這是乙個不尋常的現象。
從2024年開始,日本打算在大約五年內,即2024年左右,將其軍備佔GDP的比例從1%提高到2%。
因此,在2024年比2024年大幅增長26%的基礎上,那麼在2024年比2024年,又會再增長16%,所以他的區間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知道,日本作為乙個戰敗國,與德國的待遇不同,德國在2024年被幾個國家瓜分占領,但日本沒有被瓜分占領,2024年德國受到的待遇比日本更悲慘。 畢竟,希特拉給全人類造成的災難,比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還要大。
所以當時重心在德國人身上,日本人守住了四島的完整,德國人四分五裂,但德國人在2024年及以後,陸續加入了北約集團等,並取消了對他的軍備等諸多限制,直到2024年,歐洲方面取消了對德國發展軍備的所有限制, 但核**的發展沒有。
從理論上講,德國現在正在建造**戰鬥機,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等等,理論上德國在法律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實際上,它仍然不起作用,德國在2024年代末也在研製**戰鬥機,當時被美國強行阻止等等。
無論如何,德國在冷戰期間受到的待遇比日本多,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他在軍備上的支出超過了 GDP 的 %。 90年代冷戰結束後,德國軍費開支暴跌,從80年代的3%左右下降到90年代的不到2%。
當時默克爾剛剛上台,德國在2024年代的軍費開支僅佔GDP的1%大約1%,他幾乎與日本戰敗國的1%相同。
日本強制要求將GDP的1%最多用於軍備,但由於冷戰,日本已發展成為第二大經濟強國,並在2024年代超過了蘇聯,所以當時的1%是很多。
因此,在2024年代末,日本的軍備開支僅次於美國和蘇聯,而在90年代,日本憑藉其第二大經濟強國的地位,在軍備開支方面排名世界第二,甚至按照1%的比例,超過了俄羅斯、法國和英國。
近些年來,隨著日本經濟規模開始相對下降,失去了過去二三十年相對緩慢的發展,美國可能覺得終於到了將日本軍費開支比重提高到2%的時候了。
2%是北約的一般標準,北約要求所有成員國的國防開支不低於GDP的2%。 當然,有些國家沒有這樣做,比如在二戰中被擊敗的義大利和德國。 英格蘭和法國都在 25%左右,美國在3%以上,依此類推。
這一次突破1%,明明達到2%的比例,實際上開啟了日本二戰後所謂的軍備限制,既然可以提高到2%,那麼美國能達到3%也不是不可想象的現象。
一旦達到3%,日本的軍備開支也將超過1300億美元,這是一筆非常大的軍備開支,俄羅斯現在是,普京明年的軍備開支比2024年增加1 3倍,換算成美元,他的軍備開支只有900億美元左右。
一旦日本放開軍費,即使現在只有2%,明年軍費總額也將達到俄羅斯的水平。 因此,日本的經濟強國地位,加上解除了對其軍備開支的禁運,因此他的影響力不容忽視,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什麼,日本製造的愛國者3型飛彈可以出口到美國,這是乙個重要的突破,以前是什麼意思,日本是不允許出口的**,現在日本打了邊球,愛國者飛彈本來就是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授權我生產, 然後我會把美國生產的愛國者飛彈給我,賣回給美國人。
嚴格來說,日本不能出口,但日本說這是美國的第乙個。 授權生產之類的東西還有很多,你就像中國的雷龍戰鬥機,授權巴基斯坦生產,中國火箭炮有很多,授權在土耳其生產,授權在白俄羅斯生產,等等。
那麼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意義也是比較重大的,要知道美國現在軍工缺什麼,缺的就是生產製造能力。 以美國造船業為例,為什麼他有這麼高的**成本,一艘DDG-1000驅逐艦**高達30億美元,一艘福特級航母120億美元,一艘核潛艇現在高達2.5-30億美元,為什麼這麼貴?
因為美國民用造船業一直缺失,在80年代和2024年代,隨著美國民用造船業的凋零,他的軍民用途是**合二為一,並沒有完全分開。 因為如果你的民用造船業凋零了,那麼你的軍用造船業將很難招募到合格的工人。
為什麼F35**戰機的產量能壓在1億美元以下,為什麼驅逐艦的**很高,因為波音的民航製造業還在,所以整個產業鏈比較完整,不缺工人的質和數量。
但是,如果發現民用造船缺乏,軍事造船部門將無法招聘到具有熟練造船技能的合適工人。 因此,美國的民用工業和軍工並不是完全分開的,它們是一種相互影響和相輔相成的關係。
所以,美國的造船業正在凋零,並不是說美國的造船技術嚴重下滑等等,我們的海軍,從水面戰艦的角度來看,可能已經實現了美國的逆轉,055實現了阿利·伯克3的逆轉,055實現了阿利·伯克3的逆轉。
不過,美國的核潛艇和航空母艦比我們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Bolck4和Bolck5,可能比我們最新的093B還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美國的福特級比我們最新的福建艦艇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的, 尚未投入使用。
因此,美國不是缺技術,而是缺產能和產業體系,日本在美國可以彌補這一點。 日本擁有世界第三大造船業,僅次於中國和南韓,其工業體系在西方國家中僅次於美國,比德國更完整、更大、更系統。 他的人口也比德國多,大約多50%。
因此,日本將自身工業生產能力與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對接,可能是對美國主導產業的特別有力的補充。 過去,美國對日本的特別高科技技術有所戒備,日本早就想生產美國的F35戰鬥機,也想把F22生產線搬到日本生產,但美國卻防備不成,不同意。
美國最先進技術的生產線不能搬到日本這裡,但你看愛國者飛彈是允許生產的,為什麼?畢竟是相對防禦的技術,沒有**戰鬥機那麼靈敏。 未來美國會不會將部分驅逐艦,甚至航空母艦,甚至護衛艦的生產線轉移到日本或南韓,以協助美國生產?
那也是有可能的,我認為這不僅是現實的,而且是雙方實現互補的最佳手段,日韓有先進的工業化體系,有熟練高素質的製造業工人,美國有技術,所以雙方的互補性還是比較到位的。
我相信,從長遠來看,美日韓不僅會走向情報一體化和軍事戰略一體化,關鍵是會走向軍事工業一體化。
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