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3現代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四大平行論壇之一,12月24日,在成都市國資委、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的指導下,由成都產業投資集團主辦的“成都產業投資夥伴大會——創新要素供給啟用產業集聚增效”在成都市產業投資集團召開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
知名專家、行業協會、連鎖業主、連鎖關聯企業、投資機構負責人將通過“圓桌論壇+企業代表分享+專家演講+城市產業空間共享”的形式,為優秀企業提供產業載體精準對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優質資源集聚,加速優質專案挖掘, 助力城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載體優化
城市工業不是簡單的廠房平面疊加,把生產線搬到樓上,而是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工程。 聯東研究院副院長張寧在大會分享中表示,城市產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要位於中心城區;
建築造型良好,與城市生態環境相協調
擁有較為集中的工業園區和工業大廈;
它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研發和光加工。
城市產業發展的關鍵,如何承載中心城區,能否承載以及產業所能承載的空間,是要打造良好的產業承載空間。 “定製”和“強定位”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
“定製化”的載體結構帶來了空間的高效利用。 “我們全力參與產業功能區建設和優質科技創新空間建立,主導實施成都國盾融合創新中心、成都平鑫智慧型製造總部基地等一批產業載體專案,總竣工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尺。 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旗下成都產業功能區投資運營集團總經理龔銀江在城市產業載體推介會上表示,集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產業布局,不僅提供優質的科技創新空間、標準化廠房和辦公樓, 同時也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進行定製化建設。重生產、輕生產和研發辦公室都可以拿走他們需要的東西。
全力打造產業發展載體,提公升先進製造業承載能級。 成都產業投資集團在拓展高階產業發展空間的同時,還著力打造創新轉型功能場景,打造特色產業示範園區。
集團與天府新區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建設運營天府數智谷,成功引進華西精準醫學研究院等多項創新核心技術優勢,建設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崇州大資料產業園等國家級新型產業示範園區, 布局國際機場經濟區、天府電源、清水河走廊等專案集群,夯實多載體對產業圈建設、強化鏈條支撐,不斷提公升“三優強”產業承載功能。
工業能級的提高
在現代城市建築的內部,展示了城市工業上樓的場景。 在高水平專案的帶動下,這裡的產業匹配率比較高,產業集聚明顯,可謂“上下樓梯就是上下游,一棟樓就是產業鏈”。 同乙個企業研發基地和生產車間遍布全市,造成“相思病”。在成都,這已成為過去。
這樣的聚會也吸引了先進製造企業入駐,實現工業能級的提公升。 例如,華為、京東方、聯想、英特爾、西門子、德州儀器、天馬微電子、富士康、TCL等龍頭企業聚集在國盾融合創新中心周圍,航天風箏、智慧型空中無人機系統創新中心等企業入駐,形成了電子資訊產業的集聚效應。
再比如,成都平鑫智慧型製造總部基地聚焦新型顯示、智慧型終端、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周邊有彩虹康寧、南京冠石、南京熊貓、仁寶電腦、緯創資通等企業。
成都實業投資集團旗下成都科創集團投資公司深圳聯合飛機技術副總裁閆懷強也受邀出席合作夥伴大會,分享企業發展經驗。 公司計畫投資50億元,在金牛區、成都市和什邡建設傾轉旋翼無人機整體研發生產專案,並計畫在未來5至15年內建設傾轉旋翼無人機研發製造基地。
在閆懷強看來,成都高度重視航天事業,擁有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創業基礎,擁有完善的產學研創新生態和雄厚的產業基礎。 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成都的專案選擇。 下一步將梳理公司配套連鎖企業,在傾轉旋翼機專案採購招標時,成都會同步招商引資,實現精準招商,與成都建立深度合作。
此次投資深圳聯合航空符合國家和成都產業發展通用航空產業規劃,支援中航工業在成都發展,有利於提公升成都無人機產業集群的規模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有利於推動成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和無人機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發展。 成都科技創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專案屬於成都市重點發展產業,有助於帶動上游複合材料、航空發動機、精密製造等產業發展,進一步強化成都航空產業體系實力,加快構建航天產業生態圈。 為成都重點產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產業資本賦能
行業盛會、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是迴避的話題。
本次會議主辦方成都產業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產業投資集團自開展產業地產業務以來,已參與電子資訊產業生態圈、智慧型製造產業生態圈、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等構建10大產業生態圈聚焦打造產業強圈、強鏈“三優做強”等重點任務,深度參與天府動力源和國際機場經濟區7大重點區域建設,涉及工業載體建設的專案總數31片(含標準化廠房、科技創新空間、寫字樓、物流園區),涉及14個區(市)縣總建築面積約487萬平方公尺。
在2023現代都市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上,成都科技創業投資集團參與的成都天使股權投資**、一汽產業發展投資**、成都科技創業投資接力投資**三個專案在集中簽約環節簽約總投資50多億元。
成都 **金冠新聞 記者 李燕玲 劉泰山 圖片由本報提供 資訊地圖 責任編輯 何啟鐵 編輯 溫 Zhu.
讓我們記錄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