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來參加“撿起勺子”的新書分享會。 原因有二,一是作者李駿是我多年的同事和朋友,文藝社會長、新文社會長,也是我的師兄和閨蜜;二是這本書太好了,我得湊熱鬧,想看看是不是所有大人物都有和我一樣的感受。
這本書寫的是關於吃的,可見麗君是個吃貨。 但是有很多吃貨,我也是吃貨。 以前,只要聽說有好吃的東西,我就會趕緊去。 當時竹一路路口有一家小店,那裡的魚和當地的雞都很好吃,所以我們在11點偷偷溜出辦公室,趕了過去後來,景萬子開了一家以水魚聞名的水魚店,雖然我們當時工資微薄,口袋靦腆,但我們也會抽出不少錢來湊熱鬧。
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吃過,感覺到的時候就感覺到,不會記錄下來,也不會傳播。 讀了李君的書後,我才意識到,記錄食物其實是一件大事,因為人們以食物為天,記錄食物的實踐和食客的感受,不僅傳達了美和分享美味,還記錄了烹飪的方式和手段,傳達了飲食文化, 這真是一種美德。
關於湘菜,很多人都下功夫,包括我們湖南菜研究會,做出了突出的推廣和貢獻,試圖更加有力地推廣湘菜。 其實,這些努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湘菜大典。 省文化和旅遊廳也有專門的團隊指導一般宴會、鄉村宴會等湖南宴會品牌的製作,我曾多次受邀試用。 這說明我們**和老百姓都在努力推廣、做大做大,做精湘菜,但努力的方式和方法不同。 但在眾多方式中,比如麗君女士,我是第一次見到。
美總是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但人們所接受的美的形式只能是人們的感受和感受。 對菜餚的色、味、味的追求,無非就是對外觀和口感的追求。 但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必須親自到場,用眼睛看,用舌頭嘗試。 但即使我們去現場看、吃飯,每次也只嘗了幾道菜。 而且,每道菜的味道都不一樣,一起吃的時候,可能嘗不到每道菜的微妙之處。
李君的這本書正好可以彌補上述遺憾。 讀著這本書,我們彷彿在品嚐著可以開啟味蕾、流口水的美味佳餚。 也許是女人的細心,也許是新風格的滋養,讓她的話語如此尖刻,如此鐵絲,如此美味。 比如,她寫過一碗龍肥豬血,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熱氣騰騰的湯裡,一塊塊暗紅色的、圓圓的豬血懶洋洋地半躺著,那麼嫵媚嬌媚,像個醉酒的妃子。 周圍有很多追隨者,周圍是切碎的蔥、酸菜、紅辣椒丁、薑絲、香油點點,這些都是......處於紫色和紅色狀態這樣的敘事,真的像魯迅的文風,也像張愛玲的文字,既堅定又優雅,彷彿在幫你欣賞和品嚐美食,而你自己似乎也在享受美食,真是美美奐。
全書共春夏秋冬四章,基本按照時令菜餚的順序排列。 她把每個季節的菜餚寫得非常生動和深刻,不僅寫食材本身的形狀、生長環境、製作方法和菜餚的歷史,還寫它們的藥理作用和民間傳說,還把味道與可能出現在同桌的菜餚進行比較, 這讓人感覺自己坐上了過山車。比如,她在寫甲魚的時候,不僅寫它的形狀、生長環境、古人的評價和湖南人對它的欽佩,還把它提公升到思想的層面,說它可以用它的“使用者思維”來“繼續保持真正的味蕾世界的王者地位”。 很快,她又轉過筆,說“就算甲魚看起來更貴貴,但真正的味蕾還是會帶給便宜的食物”,於是生菜燉豬肘就被抬了出來:“經過長時間的醃製燻製,醃製的豬肘比新鮮的豬肘更有嚼勁, 並具有醃製產品的獨特香氣。 塊狀萵苣斜切,萵苣與豬肘的沉香木在幾面上充分融合,豬蹄也染了一點甜味,頗有老樹發芽新芽的混合。 這種反差的敘事,讓你不僅有造型感,還能嚐到看不見的食物的味道,真是令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找一家餐廳,馬上品嚐。
如今的湘菜可以說是風靡全國,但人們對湘菜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初識階段。 不知道李軍的這本書會不會把我們對湘菜的理解提公升到乙個新的高度?如果可以的話,對湘菜和湘菜經濟來說應該是乙個福音。
莊子曾說過“美來得久遠”,一切美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極大的毅力才能完成。 劉立軍的書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湘菜的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湘菜與湘文化的內在聯絡,讓我們知道美味的湘菜其實是湘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生命的可貴,恰好在於我們嚮往藝術,重視藝術,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藝術氣息,始終保持著青春的心態。
所以我們感謝李軍,也感謝文藝出版社社長陳新文師兄幫我們開啟了這扇窗。 這麼好的書,豈不是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和喜愛嗎?
溫白祖凱.
突發新聞及維權渠道:應用市場**“辰**”客戶端,搜尋“求助”,一鍵直接進入“辰易求助”平台;或致電**0731-85571188。 政企內容服務專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