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畫是一種石雕文化,人類先民以石器為工具,用粗獷、樸實、自然的方法進行石雕,以刻畫、記錄他們的製作方式和生活內容,是人類先民和當下的溫暖訴說,是人類先民留下的神秘文化遺產的後代。 中國舞鋼青龍山岩畫位於河南省舞鋼市,東與榮山山峰相連,境內與五峰山、九頭崖融為一體。 舞鋼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工業生態旅遊城市,春秋兩季為百子之鄉,該市位於舞鋼市殷集鎮謝古東一帶。 戰國時期,這裡是煉鐵和軍產的重要場所,其中龍泉劍、河伯劍、唐溪劍最為著名。 石門國、徐溝等6個煉鐵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楚長城、白國古城、磅背山的遺跡,以及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斧、石鑿、商代的青銅碗、戰國的青銅槍、漢代的玉蟬等,都體現了舞鋼厚厚的文化積澱等珍貴文物。 近年來,在舞鋼青龍山發現了許多刻有神秘符號的岩畫,與河南新政古次山發現的岩畫和防城、鄂縣、密陽等地發現的岩畫相呼應,形成了中原地區獨樹一幟的岩畫群。
青龍山岩畫位於舞鋼市殷集鎮境內。 腳下是平坦的道路,蜿蜒穿過群山。 2024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舞鋼市文物部門再次對青龍山岩畫進行了現場勘察、拍照、測繪、錄影、GPS定位等工作。 相關實物資料在當地出版後,陸續吸引了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岩畫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舞鋼進行科學考察和學術研究。 2024年4月,我陪同**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岩畫研究專家張雅莎,以及她帶領的20多位專家、學者、研究生來到青龍山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 緊接著,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岩畫權威專家唐惠生和寧夏岩畫研究中心主任喬華也來到青龍山進行實地考察,我也跟著習一步步走。 2024年11月8日-10日,“青龍山岩畫大師研討會”在舞鋼市隆重舉行。 素有岩畫界“北漳南堂”之稱的南京師範大學唐慧生教授、**民族大學中國岩畫研究中心教授張亞莎,以及來自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寧夏岩畫研究中心、新疆師範大學等知名岩畫專家學者齊聚舞鋼鋼。我也有幸參與了研討會的整個過程,我看到了他們**和沉思的眼神,也看到了冰冷的岩石上溫暖的溫度。 通過青龍山岩畫專家和文物部門多次實地調研,青龍山岩畫的分布情況已基本摸清。 青龍山岩畫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40至410公尺之間,在約3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近300處。 最讓專家們興奮的岩石之一,這塊20多平方公尺的整塊岩石,形狀像,有頭有尾,岩石上有十幾組密密麻麻的岩畫。 岩畫以圓形坑為主,成組排列,或長方形,或圓形,雙排每組大約有十多個孔和幾十個孔。 還有一組葫蘆形的洞,還有一組兩個人並行做風格表演,似乎也是“泰林”二字,專家稱之為“代言”。 除了發現的太陽神、金鳥、尖點、背線、方格等圖案外,還發現了肖像岩畫和男根女陰***描繪內容。 專家認為,這幅專門刻在龜形岩石上的岩畫,是目前中原地區最大的岩畫,面積最大、影象最多、符號最集中、符號最豐富。 岩畫至今仍是說些什麼,讓專家們非常興奮,大聲爭論,陷入默默的沉思。
通過多位專家的實地考察和研討會的論證,初步總結出乙個比較一致的觀點,即青龍山岩畫產生於約2024年前,跨越新石器時代早期和晚期。 岩畫數量多,內容豐富,大多呈現規則的幾何排列。 既有用石器的早期磨削,也有用金屬工具的後期雕刻。 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岩畫相比,青龍山岩畫的形狀、組合、內容、製作工藝等方面都是自成一體的,是一種新型的洞穴岩畫,填補了我國岩畫體系的空白,對研究中國歷史文明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青龍山的岩畫大多刻在山的石板上,位於海拔400公尺左右的山坡上,一般人不容易到達。 基於此,專家推測,這些岩畫應該是由專門人員長期製作的,它們所講述的內容不僅對研究有價值,而且有可能破解。 以抽象符號為主題的青龍山洞岩畫,比以具象人臉、人體、動物、場景為特徵的岩畫,是更古老、更原始的人類藝術行為。 然而,青龍山洞岩畫的規模和種類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 更重要的是,由武岡青龍山、新鄭古辭山、防城、葉縣、密陽等中原腹地南北線組成的中原洞岩畫群,填補了中國岩畫體系的空白。 岩畫專家傳統上認為,我國岩畫的三大區域是北方草原岩畫、西南彩繪岩畫、東南沿海海洋岩畫,現在已經增加到四大區域。
青龍山岩畫是繼新鄭古慈山、防城、密陽、葉縣岩畫之後,在中原發現的又一大型岩畫群,其內容與古慈山岩畫有共性,但有變化和補充。 青龍山岩畫的發現,拓展了中原岩畫的探索領域,豐富了中原岩畫的內容,為中原岩畫增添了新的亮點。 青龍山岩畫是人類文明的傑作,是鐫刻在岩石上的生動的“史書”,是古先民用粗獷的藝術語言表達心聲、交流思想、表達情感、訴求願望的一種方式。 在漫長的人生滄桑中,通過題材的選擇和岩畫的造型,培養了古人類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感知,閃耀著遠古先輩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今天的人們開啟了一扇人類歷史和文明的窗戶。
青龍山岩畫,我去過很多次,有時是陪專家考察,有時是陪朋友欣賞抒情戲,偶爾也獨自聽山間空曠,山林風,先民匆匆的腳步聲,岩石的鏗鏘聲。 歲月無言,但石頭會說話。 青龍山岩畫,她猶如藏在深山中的貴婦人,這些年,不僅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前來考察,遊客們也爭先恐後地爬山一睹岩畫的美麗、精神和魅力。 目前,青龍山岩畫已與相鄰的九頭屋風景區、虎頭山烈士紀念公園相連,成為旅遊舞鋼的又一亮點。 相信通過不斷破解岩畫密碼、詮釋岩畫精神的專家學者,我們也會早日揭開岩畫的神秘面紗,聆聽先輩們的古老聲音,觸控岩石上的溫暖溫度。
作者簡介:李洪濤,舞陽人,在舞鋼市委辦公室工作。
編輯:王萍萍 校對:謝春燕。
投稿郵箱:domiart@yeahnet
官方**: wwwdomiart.com.cn
版權宣告
原創文章、音訊**等作品均未授權**。
*或引用印象舞鋼署名文章,請尊重智財權,並出資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