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機器之心報告。
編輯:張倩
該系統的目的是取代只能通過提詞器閱讀的主播,而不是真正的記者。我要做乙個每週七天的新聞時段,這是最近熱播劇《新聞女王》中的一句台詞。 該劇講述了幾位主播在電視台內部公開暗中鬥毆的故事。 每個人都在掏空自己的思想,想一年四季播放**檔案七天。 觀眾不禁感嘆,他們真的那麼愛上班。
然而,作為有血有肉的人,不管你多麼熱愛工作,人類主播終究還是要休息的。 這就是 AI 主播的優勢顯而易見的地方,因為它們可以 24/7 全天候廣播新聞。
這個演示的發布引發了美國媒體的激烈討論,因為其中出現的主播都不是真人。 他們的影象逼真,聲音流暢,甚至嘴唇動作也無縫銜接。 此外,他們可以在一秒鐘內切換語言,並以各種不同的語言廣播新聞,這是大多數人類主播無法做到的。
該公司指出,支撐這些流媒體的不僅僅是底層動態圖形和合成聲音技術。 事實上,在它們的背後,是乙個類似於ChatGPT的複雜模型,賦予了它們獨特的個性和靈活性。 這可能意味著主播可以擁有自己的記憶和獨特的音調,但可以根據世界不同地區進行定製。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擔心自己在播報自己編造的新聞?作為回應,該公司解釋說,第 1 頻道製作的新聞是真實的新聞材料、故事和生成的主播的結合。 第 1 頻道有真正的編輯和製片人,他們參與檢查螢幕上最終內容的準確性。
具體來說,他們報道的新聞有三種型別:可信新聞** 一種是領取報酬的獨立記者;第二種是AI基於**檔案等可信**生成的新聞;第三是外部機構的報告。 在Channel 1看來,這保證了其內容的真實性,但仍有人質疑可信新聞**是否真的值得信賴。
除了流媒體之外,螢幕輸出和一些故事選擇也來自人工智慧。 在相機無法觸及的地方,一些片段也是由 AI 生成的。 為了避免誤導觀眾,他們標記了這些 AI 生成的鏡頭。
Channel 1 聯合創始人兼科技企業家 Adam Mosam 表示,Channel 1 非常清楚,觀眾隨時都知道他們看到了什麼,以及是否有某種 AI 修改。 」
為了確保觀眾知道 AI 何時參與剪輯的視覺效果或被用於更改真實內容,螢幕一角會出現乙個圖示。 這包括在真人身上使用翻譯演算法。
此外,第 1 頻道和傳統新聞頻道之間有乙個很大的區別。 傳統新聞業的工作原理是向觀眾提供標準化的廣播,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收到相同的一兩個小時的內容。 但第 1 頻道並不打算這樣做,他們希望消費者選擇關注哪些故事。 換句話說,他們將成為新聞頻道上的TikTok。
這種方法也注定了第 1 頻道的製作成本比傳統新聞網路低得多,因為它們不需要依靠員工來收集材料或記者來挖掘複雜的檔案。
據報道,第 1 頻道由製片人兼導演斯科特·扎別爾斯基和技術企業家亞當·莫薩姆於 2023 年創立。 將有大約11名員工,其中包括一名尚未被聘用的主編。
他們的 AI 新聞節目預計將於 2024 年 2 月在 X 等流媒體**服務以及 Fast 和其他傳統平台上上線。 聯合創始人希望每天製作 500 1000 個剪輯,這些剪輯可以通過廣告支援的應用程式或平台**製作。
如果我們能生成 500 個故事並為您選擇合適的 9 或 10 個,那麼我們可以更好地通知您,並在您分配的時間內向您展示您正在尋找的內容。 莫薩姆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應用程式將了解觀眾的偏好和習。 如果你在財經新聞上,也許我們會報道你持有的**或你感興趣的內容。 如果你正在播放體育新聞,也許內容是你最喜歡的球隊。 」
但第一頻道即將開播的訊息讓美國各地的記者感到震驚,他們擔心人工智慧新聞主播正在使假新聞更加猖獗,人工智慧主播正在影響人類主播。
Ruby Media Group 首席執行官 Kristen Ruby 評論道:“當 AI 新聞主播取代人類新聞主播時,假新聞的概念將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 」
這些憤怒不僅來自**行業,普通人也對數字人感到不滿。 導演李·柯頓說:我們生活在乙個充滿錯誤資訊的世界裡,數字素養非常重要,社交渠道已經充斥著虛假資訊、錯誤資訊,權力會利用這些資訊。 」
除了假新聞,一些記者還擔心AI主播對人類主播的影響。 《今日BC》駐加拿大記者亞歷克·拉贊比(Alec Lazenby)說:“這太可怕了。 雖然完全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廣播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可能會對已經枯竭的新聞業產生巨大影響,並加速高質量記者和流媒體的流失。 」
扎別爾斯基在接受採訪時回應說,該系統旨在取代那些只通過提詞器閱讀的主播,而不是真正的記者。 它為非鏡頭前的記者提供了一種展示他們作品的方式,包括為他們建立頭像,讓他們在鏡頭前展示他們的作品。 看來,如果你像《新聞女王》的女主角溫慧欣一樣,擁有不開天窗播10分鐘的功底,搶新聞寫劇本不成問題,暫時不用擔心被AI主播取代。
參考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