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幟被掛起,希望被公升起;幾面國旗在風中飄揚,希望能連線起來。 藍天下公升起的一縷縷綠煙,為塔家鄉安置點的災民們有了“新家”,有了新的氣象。
一排排箱形建築從山腳下拔地而起,灰頂白牆的“裝配式房屋”與高高懸掛在屋頂上的國旗相互映襯,宛如乙個定位良好的“社群”,集水、公廁、廚房、垃圾收集點於一體。
在安置點,最引人注目的是“臨時黨支部”的標誌和隨風飄揚的黨旗。 臨時黨支部由婦女之家、婦女兒童維權服務站、志願服務站等組成,設有1個保安工作站、4個醫務室、3個公務所和2個黨群工作站,成為受災群眾的“骨幹”。
連日來,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根據實際情況,將村內受災群眾安置到裝配式房屋及其“新家”,爭取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鄉長南傑說。 “交出不等於付出責任!”其次,除了繼續做好搬進來掃到底的工作外,受災群眾身邊的黨員們更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群眾積極向上,把志願服務延伸到每家每戶、每乙個人。 “在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受災群眾將能夠凝聚強大力量,重建美麗家園。
走進不到20平公尺卻“齊全”的“板房新家”,各式各樣的洗漱用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鄉鎮安置點有50套這樣的“暖房”,後續會更高質量、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保障,讓更多受災村民盡快搬進安置板房。
在集中安置的工地上,隨處可見黨員志願者忙碌的身影。 璀璨的黨徽和飄揚的黨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他們來回搬運桌椅,分發家居用品,......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
坍塌的“家庭”並沒有壓垮一向樂觀的村民,“人這輩子難免會遇到天塌下來的事情,但困難只是暫時的;更何況,各級黨委始終關心我們受災群眾,不讓我們挨餓、受凍,我們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積極生活!受影響的村民說。
據華龍縣介紹,“1218《災後重建一線指揮部工作安排,分房制度沿同一家庭,比較就近;根據受影響人群家庭成員的結構和特點,將同一村組的分布和相對集中的原則劃分為每個家庭。 “整個安置點完全可以滿足受災群眾搬遷後很長一段時間的需求。 我相信,在省、市、縣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藏鄉兒女一定能夠凝聚出強大的合力,共創家園安置點負責人坦言。
截至目前,裝配式房屋已投入使用,工作有序開展,群眾眼中看、心記,重建家園的信心越來越強,必將發揚藏族壯族百折不撓的精神,爭取最後的勝利!
*:百年藏族村落生態塔嘎。
華龍婦聯
掃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