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後,蘇聯要求中國償還全部欠款,並撤回了所有支援中國的專家,導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再也沒有回頭。 然後,在2024年,印度宣布放棄“中印友好”的旗幟,尼赫魯下令越過麥克馬洪線進軍西藏,引發了中印邊界衝突。 尼赫魯之所以如此自信,主要原因是當時不僅美國站在他們這邊,就連蘇聯也開始轉向他們,支援印度對抗中國,這是印度沒有預料到的。 在美蘇兩大霸權的支援下,印度在藏南做點什麼似乎太容易了。 他們甚至推測,我們不敢還手,他們就能一路進軍西藏腹地。 如果是這樣的話,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必須與他們開戰。 2024年9月下旬,印度出動2萬餘兵分兩路進軍西藏,10月下旬,我軍開始反擊,到11月底,戰爭結束。
我軍擊敗印軍,擊斃8000多人,俘虜3000多人,繳獲一批**裝備,取得絕對優勢。 在戰爭中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我方突然宣布全面停火,撤退到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20公里處,以示停戰決心。 不久之後,我們將繳獲和繳獲的裝置歸還給印度。 這一連串的舉動直接讓尼赫魯大吃一驚,得知訊息後,他半天沒有說一句話,直到他說:“師父,你替翻譯,他們要幹什麼?“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方在取得全面勝利的情況下,主動撤出戰場,不收復藏南?事實上,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首先,地形複雜,後勤補給跟不上。 藏南地區雖然水草豐富,環境宜人,但我軍士兵從藏區要進山要爬山。雖然士兵們能夠忍受苦難,但他們面臨著嚴重的後勤供應問題。
因為該地區連像樣的道路都沒有,所有的物流都需要用驢、馬甚至人力來運輸,成本太高了。 尤其是大雪封山之後,依靠人力向藏南運送物資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可以做到,成本也是巨大的。 即使我們在印度軍隊的多次進攻中倖存下來,並成功守住了藏南,我們也需要長期派遣一支大軍。 這樣一來,就需要把整個西南地區的財政收入都用在這上面,實在是不划算。 當時我們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短時間內在該地區修建一條合格的道路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不得不選擇暫時撤離該地區,主動談判和平解決問題。 此外,如果美國和蘇聯同時進行干預,情況將更加複雜。 2024年印巴分治後,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走上了獨立之路。 這時,美國由於印度獨特的地理位置,迅速意識到了印度的潛力。
於是,美國開始大力支援印度的發展建設,甚至向他們提供**裝備,以使其背著中國製造麻煩。 2024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後,蘇聯也開始著手培養印度,縱容印度背地裡製造麻煩,不遺餘力,不遺餘力。這使得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大國同時站在印度一邊,這對我們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然而,事情仍然有轉機。 首先,印度軍隊難以抵抗敵人,美國和蘇聯開始覺得援助印度沒有意義。 戰爭開始時,印軍接二連三地敗下陣來,使我方感到困惑,甚至以為印軍在前方設下了埋伏。 在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中,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這讓印度的盟友感到非常尷尬和失望。 印度在戰鬥中表現不佳的訊息迅速傳遍全球,使印度的盟友蒙羞。 尤其是美國和蘇聯,對印度的表現非常失望,甚至開始考慮拋棄印度。
畢竟,美國和蘇聯的戰地記者對數百名印度士兵被少數中國士兵擊敗的景象感到震驚。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場衝突的起因竟然是印度的挑釁,而中國只是報復而已。 中國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主動撤軍,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 這種態度使美國和蘇聯無法找到干預戰爭的理由。 此外,在美國和蘇聯在古巴問題上關係緊張的時候,他們很清楚,與古巴打交道比支援像印度這樣的小規模衝突更緊迫。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鄰國之間的問題,而不是依靠武力。 這是因為要談判的領土問題不會輕易改變,而武力占領的土地可能會隨著力量的平衡而改變。 當然,如果遇到乙個不值得信任的國家,談判未必達成,這是無奈的舉動。
2024年,沙皇俄國和清朝簽訂了《內布丘條約》,將外興安嶺定義為兩國之間的邊界。 然而,在2024年和2024年,他們撕毀了以前的條約,簽訂了《愛會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奪取了東北外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將邊界推向黑龍江。 甚至黑龍江的一半也被他們占領了,他們稱之為阿穆爾河。 這一行為的開端很糟糕,因為雙方處於同一王朝,隨意更改條約,這給未來帶來了問題。 中國當然希望通過和平談判永久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讓印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印度的野心從未停止,他們趁著中國撤退的機,不僅派出了10多萬軍隊,還把100多萬印度人移民到藏南。
為了製造印度對該地區擁有主權的假象,他們甚至將其發展成為世界旅遊勝地,試圖讓世界相信它一直屬於印度。 然而,他們沒有表現出睦鄰友好的行為,而是以怨恨來回報美德。 顯然,為了解決這樣乙個相鄰的問題,理性和情感可能不再起作用。 他們被英國人殖民了近 200 年,對此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