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出海已有14億年,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是武陵的源頭,面積567平方公里,最高峰2572公尺,屬於武陵山脈的主峰。 梵淨山幅員遼闊,垂直海拔高,從山腳到山頂的垂直高差約2000公尺。 遠忘了山如臥佛的樣子,早在漢代,梵景山就以三谷之名載入史冊,此谷字與山並列,真正凸顯了梵景山的特色,懸崖寂寞,山高谷深, 山陡峭,山谷因山而僻靜。到了明代,梵淨山就成了名勝,因為這裡的風景神幻,佛教逐漸興盛,成為僧人嚮往的梵天淨土,故得名梵淨山,香火鼎盛,山上和山下的寺廟達數百座。 2024年,梵淨山進入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GN)等機構主辦評選的“2008中國避暑山名錄”前10名,是中國十大避暑山莊之一。
“梵語”一詞源自佛教中的梵語。 “梵天”是佛教教義中修行的優越境界,“淨土”是佛教教派的理想國度。 在明朝萬曆帝重建碑文上,說這座山是“天下名山之宗”。在佛教教義中,釋迦牟尼是現在的佛,彌勒是未來的佛,燃燒的燈是過去的佛。 梵淨山的佛教信徒以“燒燈的菩薩金刀破金頂”,佛陀和彌勒掌管各自的佛教境界,意在強調梵淨山自然景觀與佛教意義之間的聯絡,這無形中使梵淨山的佛教聲譽更加臭名昭著。 至此,梵淨山仍是滿頭的朝聖者,香火旺盛。 2024年,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梵淨山》。 2024年,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盛輝前往梵淨山在壇上講學,並高興地題寫了《中國佛教名山上的彌勒道場》。
梵淨山歷史悠久,“古佛道場叫梵淨山,則舉世聞名”是梵淨山最權威的定位。 梵淨山自古以來就是彌勒菩薩道場。 據專家研究,中國其他幾座著名的佛教山都供奉著菩薩,而梵淨山供奉佛,這是中國第一座佛山。 作為著名的佛教朝聖山,梵淨山已經延續了300多年。 在山頂,數百平方公里的山麓,“成香男女,時不時如城”,留下許多文物古蹟。 有四座御庵,四十八座庵。 代表寺院有虎國禪寺、真國寺等。
大自然創造的神奇力量,也讓梵淨山成為乙個原始而樸素的生態王國。 由於樊淨山山體大,垂直高差大,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 梵淨山不僅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植物,棲息著各式各樣的動物,還有貴州金絲猴、大鯢(小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以及世界上僅存的“貴州紫薇”、中國鴿子花樹(鴿銅)等珍稀植物。 金絲猴又稱白肩鼻鼻猴,因為尾巴就像當地的牛尾河,蜿蜒曲折,當地人也稱它為牛尾猴,金絲猴是上鼻猴的俗稱,共同特徵是鼻孔上翹,研究人員認為金絲猴是從古代疣猴進化而來的, 秦嶺是它們的故鄉,後來進化出不同的種群,四川金絲猴、貴州金絲猴、雲南金絲猴等,這些金絲猴是經常瀕臨滅絕的動物,尤其是貴州金絲猴比大熊貓還要稀有。而在2024年7月,在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梵淨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產,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梵淨山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絲猴。 梵淨山原始而淳樸的生物群,已成為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 **它於2024年被指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4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接納梵淨山為全球人類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