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部隊和民兵官兵繼續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中國人民解放軍報,甘肅吉石山,12月23日雞石山 63000餘人持續奮戰在甘肅省、青海省5個鄉鎮的25個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用實際行動為受災群眾帶來溫暖和希望。
西部戰區前沿指揮所精準滿足當地需求,加強統籌用兵,指揮官兵做好物資調卸、調撥工作,協助地方先後將800多名受災群眾從帳篷轉移到防風保暖的裝配式房屋。
第76集團軍抗震救災工作隊官兵積極參與災民安置和傷員救治工作。 在雞石山縣柳溝鄉安置點,他們組織137名官兵分批卸下物資120餘噸,分發給受災群眾在大河家鎮安置點,醫療支隊趁機向災民發放了200多份健康防病手冊22名黨員突擊隊員在柳集鄉陶家村與65名村民開展結對救援活動,準確了解村民需求,第一時間幫助解決困難。
甘肅省武警總隊在柳雞鄉團結村、楊岱村、高里村3個安置點設立“帳篷學校”,為受災學生早日復課做準備。 臨夏縣人民武裝部、甘肅省康樂縣人民武裝部帶領民兵在多個安置點為災民搭建帳篷和預製房屋,全力保障受災群眾的住房需求。
武警青海總隊海東支隊官兵在青海省民河縣草灘村開展醫療心理服務,為受災群眾提供熱食和防寒用品。 青海省軍區組織黨員突擊隊深入草灘村,了解受災群眾的生活必需品儲備和生活需求,同時開展防火、用電安全宣傳,助力消除電力線路諸多隱患。
人民的需要是士兵們最關心的問題。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出動官兵136名官兵、車輛裝備53輛,赴甘肅省、青海省5個鄉鎮8個地點,繼續為受災群眾提供熱食和醫療檢查。 糧食安全支隊針對災區高海拔特點,為災民和救援人員提供了3000餘份營養全面、熱量充足的熱餐。 醫療支隊在提供健康體檢、醫療救治等服務的基礎上,成立了心理服務隊,開展心理疏導,幫助群眾堅定重建家園的信心。
西部戰區陸軍某旅24小時採集掌握任務部隊投入、點數變化、救災過程等資訊,向指揮員提供救災情況實時資料,為指揮所掌握救災過程起到資訊保障作用, 高效排程指揮,統籌救援力量。資訊通訊救災旅通訊保障支隊增加了編隊通訊服務,調整優化了指揮通道,確保了通訊鏈路暢通。
針對災區天氣複雜,西部戰區空軍組織氣象部門加強相關空域天氣預報,組織衛生服務體系整合優質醫療資源,隨時準備派出增援部隊。
記者從西部戰區前沿指揮所獲悉,受災群眾已基本安置,災後重建工作有序開展,專案組和民兵官兵將繼續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全力推動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 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綜合記者張磊鋒、楊明月、李磊、吳世濤,記者彭曉明、王建英、梁楠、鄧東志、董一波、郭家兵、馬震、石濤、徐立強、曹世凱、郭子陽、郭澤天、尉佳楠等
“我們生活溫暖,吃得溫暖,心裡暖暖的。”
解放軍日報記者 李盼琦 通訊員 賈寶華 “夥計,今天是冬至,快來送餃子到你家來吧。” 清晨,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紅民兵示範支隊民族團結民兵排民兵成員馬永吉走進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康拓村村民閆文海家的帳篷,送上熱餃子。
閻文海的大女兒急忙給馬永吉倒水。 這幾天,馬永吉經常來各個帳篷視察路線,對嚴文海一家非常熟悉。
閆文海在南方開了一家拉麵店,這次回家探親,沒想到會遇到**。 當時,他把妻子和三個孩子帶到空曠地帶後,加入了救援隊。 直到甘肅省軍區組織民兵支援建安置點,他和家人才搬進了帳篷。
馬永吉在學校學電工,村民搬進帳篷後,每天挨家挨戶檢查線路,宣講安全用電常識。
幾天來,天氣很冷。 為了保證帳篷內的不間斷供電,民族團結民兵排的民兵們仔細檢查了電路的安全情況。
臨近中午,得知民兵準備給村民們做燉菜後,閆文海和幾位村民主動前來幫忙。 拎著炊具,洗漱切菜,......在大家的幫助下,中午時分,香噴噴的燉菜從鍋裡出來了。 “我們生活溫暖,吃得溫暖,心裡暖暖的。”安置點的村民在民兵排隊領取餐點時向他們表示感謝。
我們村受災嚴重,大部分房屋受損,民兵在24小時內搭建了臨時定居點,讓我們在**後的第乙個晚上就可以住在溫暖的帳篷裡。 康教村村民馬佔青感慨地說,“在軍隊和地方的支援下,我們一定能盡快重建家園。 ”
12月23日,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在雞石山縣石園鎮幫助災民從帳篷搬入預製房屋。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張永進 攝。
12月22日,甘肅武警總隊機動支隊官兵在集石山縣柳集鄉小家村搬運救災物資。 攝影:侯崇輝。
12月23日,西部戰區陸軍某旅官兵在集石山縣石園鎮小紅坪村安置點開展防疫消毒工作。 崔守陽攝。
刊登在12月24日《解放軍報》第3版**丨《解放軍報》學習團(ID:xuexijuntuan)。
製片人丨歐燦、侯大偉,編輯丨劉建偉、閆山、錢宗陽,編輯丨馮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