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評論員張平。
11月28日至12月2日,**總書記在上海考察調研。 改革開放是總書記此次上海考察的重要重點。 五年前,總書記登上陸家嘴上海中心大廈時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就是乙個生動的例子。 今天,總書記再次懇切囑託上海“繼續做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11月30日,長三角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融合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還強調要“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 這些話,不僅為我們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舉措”指明了方向,也向世界釋放了積極訊號,提振了社會各界對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信心。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 45年前,火花從鄉村點燃,從海岸公升起,蔓延擴大,一寸一寸頑強地前進,最後變成了草原之火。 14億中國人用改革開放趕上了與世界發展的“時差”,每乙個中國人的生活都因這一激動人心的變化而深刻改變。 它以舉世矚目的空前飛躍和成就,讓國家富強,讓社會進步,讓人民充滿信心,讓世界震驚,讓中國這艘巨輪駛入新水域,也激發了世界對改革和制度的豐富想象。
歷史並不總是千里迢迢。 後疫情時代,變革與重構交織,海水與火焰交融,地緣政治摩擦重塑世界領先格局,人工智慧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脫鉤斷鏈”“逆全球化”盛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問題, 企業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低迷、技術“卡脖子”擺在我們面前。西方一直在炒作產業鏈轉移、外資撤離等問題,企圖給中國改革開放蒙上一層不確定的面紗。
改革開放會進行到底嗎?響亮的宣言和堅定的行動從未停止過。 黨的二十大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列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大原則”之一。 今年4月,總書記在主持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動力。 考察期間,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袖峰會開幕式上,總書記反覆重申這一重要原則:改革開放只能進行,不能完成。 11月24日,中國宣布對法國、德國等6個國家的普通護照持有人實行單方免簽試行。 在西方高喊“脫鉤”“制裁”之際,中國不斷以務實行動堅持開放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回顧45年的奮鬥歷程,改革開放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走完西方發達國家走了幾百年的道路。 這一時期,波礁搏鬥,新舊潮水爭鬥,但改革開放潮流的堅韌和目的的確定性,是任何因素都無法阻擋的。 我們深知,“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 “面對新命題,方式不變、意志不變,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完善市場經濟基本制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章制度、管理、標準等制度開放,是中國的選擇。
在新的歷史階段,繼續做好中國自身改革開放的偉大篇章,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民族信念,是中國不可動搖的確定性。 在激流和迷霧面前,我們不懼怕困難、不懼風險、不懼干擾,改革開放開創了新征程上的新天地,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道路越走越寬。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