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期待已久的“疏遠中國”政策終於帶來了可怕的後果,全面反彈的局面正在影響南韓的國運,而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困境只是這種反彈的冰山一角。
近日,南韓**協會和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南韓對華出口總額達1140億美元,而從中國進口總額為1320億美元,形成高達180億美元的逆差。
這個資料很搶眼,因為這是30年來韓中兩國首次出現如此不利的局面,標誌著韓中兩國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究其原因,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快速進步,導致南韓對華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過去,南韓主要向中國出口中間材料、半導體、顯示器等高附加值產品,從而在世界範圍內賺取巨額利潤。 然而,中國近年來在科學技術上的突破增加了其原材料的自給自足,使南韓產品不那麼受歡迎。
以石化原料為例,2024年中國的自給率僅為60%,但現在中國已經實現了基本自給自足,不再需要進口南韓相關石化產品。
其次,中美之間的競爭也對南韓的出口和整體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南韓支柱產業半導體為例,南韓半導體產業受到重創,南韓跟隨美國加大遏制中國的力度。
考慮到中國市場佔南韓半導體出口的近60%,中國市場對南韓來說一直至關重要。 然而,今年前10個月,南韓對中國的半導體產品出口總額略低於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驚人的39%。
這樣的資料,對南韓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半導體作為南韓出口的主導產品,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整體出口形勢。
最終,南韓積極參與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晶元大戰"其背後,主要源於尹錫悅的**政策。 這種對華立場嚴重打擊了中韓關係,反過來又使經貿合作陷入尷尬境地。 中國消費者正在抵制南韓產品,轉而選擇更具成本效益的國產品牌。
目前,即便是曾經風靡中國市場的南韓化妝品,也已經失去了知名度,市場份額繼續下滑。 這種被動的局面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到南韓產品,而目前正在討論的半導體問題只是這種現象的乙個縮影。
顯然,在首屆書花的統籌引導下,南韓正面臨多方面的反彈,這將對南韓未來的發展前景產生嚴重影響。 前面提到的美國與中國"晶元大戰"南韓的半導體產業早已對該國造成了打擊,為了應對這一困境,南韓不得不與半導體製造強國荷蘭結成聯盟。
然而,即使是韓和"半導體聯盟"從根本上改變南韓面臨的困境也很困難。 一方面,南韓和荷蘭之間的深度合作未能改變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的政策。 這一限制對南韓半導體巨頭在華工廠造成了嚴重衝擊,而美國對先進半導體生產裝置的控制,使得南韓在華工廠無法順利公升級,從長遠來看,這將削弱南韓半導體企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南韓和荷蘭之間的合作能否持續下去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考慮到目前荷蘭右翼勢力的增長,以及未來是否能夠繼續對南韓的承諾。
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晶元的限制似乎反而促使中國在半導體等技術領域實現獨立,這對南韓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總體來看,南韓半導體產業等諸多領域正面臨夕陽危機,這是盲目跟風的嚴重後果。 100 幫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