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南韓高階製造業的另一支柱被中國擊落的罪魁禍首外,很多南韓人可能覺得美國是主要責任。
但問題是,能否以此為由向美國要求賠償?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令人矚目,尤其是全球造船業的領導者早已從南韓轉向中國。 南韓曾經被稱為全球造船業的領導者,但近年來,由於美國的各種原因,其地位逐漸喪失。 其中,美聯儲已連續11次加息,使南韓企業面臨沉重的利息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其造船業的下滑。
相比之下,中國海洋產業的表現相對穩定。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船舶訂單總額和訂單量均排名第一,全球船舶數量分別為60%和995艘。 這些驚人資料的背後,是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公升,再加上穩定和優惠的利率政策等因素。
然而,南韓造船業的衰落並不完全歸咎於外部因素,也歸咎於自身的問題。 南韓造船廠往往過度依賴國際市場,過度創新導致船舶價格過高,難以吸引中小型客戶群體等。
造船業主要包括三個關鍵環節:**鏈條、生產和市場。 誰能更好地把握好這三個環節,其所處的造船企業就會更強大。 那麼,南韓是否牢牢控制著這三個關鍵領域?沒有。
我們先來看看**鏈問題,雖然南韓擁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但其對進口的依賴仍然相當嚴重;其次,由於國內經濟規模有限,南韓難以承受大量造船訂單的需求。 換句話說,南韓唯一可以自主控制的部分是生產部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加劇的時代,這種模式為南韓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然而,當全球化的步伐放緩,前期積累的紅利逐漸耗盡時,行業下滑的跡象就越來越明顯。
但是,中國在第一鏈環上擁有全面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高效的物流網路,船廠所需的各種零部件可以在短短48小時內交付,更重要的是,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大的外貿實力令人驚嘆。
那麼,南韓支柱製造業的失敗能否讓美國付出代價呢?
事實上,美國持續加息確實是許多國家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當然這也是南韓造船廠利息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但這很有可能不是無意的錯誤,相反,它可能是美國金融資本家蓄意設定的遊戲。 無非是想打一些行業或企業,然後進行低成本的收購。
在這場經濟危機之後,我們可能會看到另一批南韓股東套現大量美國資本。
ps:盡快傳送最新訊息,如果你覺得文章中的資訊和意見對你有幫助——
- 請“關注”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