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站率先解決安全問題。
日前,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財權的國家重點科技專項——華能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專案在完成相關除錯試驗的基礎上,順利通過168小時連續執行考核,開始商業執行,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執行的國家。高溫氣冷堆模組化核電站,多項關鍵技術明顯領先。
這聽起來像是核電站的正常商業執行,但任何熟悉核電站基本技術以及正在發生的變化的人都知道,這絕不簡單,用著名科學博主崔尼蒂博士的話來說,這是中國核電站安全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我們不學科學技術,對核技術了解不多,但特內迪博士是科技領域的知名博主,他對技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研究,他的結論肯定是有相關依據的。
它基於幾個要點:
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發生核事故的發電站都是由於冷卻系統故障造成的,導致核反應堆堆芯熔化,最終放射性物質逸出。
而我們自主研發的***核電站可以保證在失去全部製冷能力的情況下,無需任何干預即可保持在安全狀態,不會發生任何放射性物質洩漏,從而將安全隱患降低到幾乎為零!
我們不知道中國的***核電站是否已經徹底解決了安全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安全水平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核洩漏的發生率可以大大降低,這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核能革命。
我們都知道核電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能源,但目前全世界的核電站都是核裂變電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從車諾比核電站到福島核電站,已經表明核電站並非100%安全,一旦發生事故,放射性物質隨時可能洩漏,這將對環境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解決核洩漏等安全問題,世界上一些大國一直在尋找新技術,而核聚變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與核裂變相比,核聚變可以說是安全清潔的,關鍵是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型別。
但是,要實現可控核聚變是非常困難的,只要點火達到全球數億度,就可以真正點火成功,即使一些國家達到臨界點火,但維護時間很短,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實現商業執行。
至於核聚變何時實現技術突破並進入商業運營,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隨著全球碳排放目標越來越近,世界各國對碳排放的控制將越來越嚴格,傳統火力發電站的比例將慢慢下降, 部分清潔能源佔比將逐步提高。
目前,最常見的清潔能源是水電、太陽能、風電、潮汐能等,但這些清潔能源具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能源生產波動比較大,最重要的是,這些清潔能源對自然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發展這些清潔能源。
所以,歸根結底,人類能源的真正解決方案仍然是核能。
在過去十年中,許多國家都關閉了核電站,例如德國關閉了大部分核電機組,台灣也關閉了許多核電站,預計未來將關閉所有核電站。
然而,從長遠來看,關閉核電站只是權宜之計,而不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 畢竟,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儲量將逐漸減少,未來能源生產成本很可能也會上公升。
與這些化石能源相比,核電站顯然更加高效、清潔,如果安全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特別是核洩漏問題,那麼核電站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我國核電站將在安全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人類能源將看到新的希望。
**核電系統採用高溫氣冷模組化反應堆,堆芯由石墨等耐高溫材料製成,可使堆芯出口溫度達到其他型別反應堆難以達到的水平,並使用氦氣,一種在高溫下不易與其他反應堆材料發生反應的惰性氣體, 用於鐵芯冷卻和傳熱,從而實現固有安全。
核電站利用高溫冷卻反應堆發電,同時產生大量熱量,可直接用於為居民提供熱量。
此外,高溫可用於分解水並產生氫氣,使其成為真正多功能的工具。
此外,核反應堆對環境的要求可能不高。 過去,核電站基本建在海邊,占地面積比較大,而核反應堆可以小型化,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可以達到20萬、40萬、60萬、80萬和100萬千瓦。
隨著核反應堆投入商業執行,預計未來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進一步增加。 據業內人士**預測,到2024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到2024年,在建執行的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將突破2億千瓦大關,核電生產佔全國用電量的比重有望達到10%。 屆時,核能生產應佔該國電力的10%左右,這將有助於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