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事件與皖南事件有什麼異同?這5點高度相似,都是猶豫不決的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1-29

中原突圍和皖南事變,都是我軍戰爭史上的重大損失。

皖南事變發生在2024年1月,標誌著蔣介石與我們的第二個敵人達到高潮。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事件中,新四軍軍部和直屬部隊9000多人全軍覆沒,軍長葉挺被拘留,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被殺,只有2000多人分散突圍。

1946 年 6 月發生了中原突圍,標誌著解放戰爭的全面爆發。

在突圍中原的過程中,中原軍區5萬餘主力部隊向西北、西南、東南六個方向突圍。

敵人突然包圍的目的是製造第二次皖南事變。

同樣損失慘重、失去根據地的中原突圍,是不是成為皖南事變的第二次?

中原突圍事件和皖南事件在五個方面看起來非常相似。

第一點是“山雨來了,風裡滿是樓”,戰爭即將爆發的氣氛十分濃厚。

不管是中原突圍還是皖南事變,其實我軍至少在三個月前就已經見過火了。 換言之,針對敵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和全面進攻,我軍已經掌握了來自各種渠道的大量資訊。 唯一無法確認的是敵人攻擊的確切時間。

因此,在戰爭爆發前,我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許多家屬和政府機構人員也按照雙方的協議,通過公路、鐵路、水運等多種渠道進行了疏散和轉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部隊行軍的負擔。

第二點是,敵強我弱的局面非常明顯,正面交鋒絕不是明智之舉。

在中原爆發之前,雙方已經交戰了半年,他們非常清楚,一場“火山爆發”式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面對敵人在地方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不宜強扛。

在中原突圍之前,我軍正規軍只有五萬多人,被30萬敵軍一步步壓制,壓縮在以玄華店為中心的狹小空間內。

皖南事變前夕,雲嶺新四軍的軍事指揮部和直屬部隊只有9000餘人,而雲嶺以北是被日軍封鎖的長江航道,其餘東、南、西三區則與頑強部隊和友軍交織在一起, 而且情況非常複雜。

第三點是中原突圍和皖南事變都錯失了轉移的最佳時機。

眾所周知,皖南事變期間,新四軍軍部調動,戰機多次耽擱。

自2024年10月19日重慶方面發出“郝電報”以來,新四軍軍部有足夠的時間東進,但決策者不願煞費苦心地管理雲嶺根據地,又擔心轉移路線,一再錯失轉移機會。

為什麼說中原突圍,還出現了轉移時機耽誤的情況?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原軍區高層就中原軍區留下還是離開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2024年代中期,中原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回顧40年前的中原突破,感慨地說:如果聽了張主任的話,突破說不定就能避免了。

** “張主任”是指中原軍區政治部主任張志毅。

在中原軍區是去還是留的問題上,延安還沒有下定決心戰略性放棄,就像後來粟裕的華中基地一樣,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爭取保全。

延安派來的秘書鄭偉三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張志毅提出了乙個全新的構想:中原軍區作為乙個整體向北移動幾百里,與劉鄧的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根據地(太行軍區、冀南軍區)合二為一。

如果按照張志毅的設想去做,完全有可能避免後來的突破。 但是,中原軍區五萬大軍和一大批機關、家屬的搬遷,需要延安的批准,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突破大方向猶豫不決。

中原突圍時,由於書記鄭維三剛從延安歸來,身為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兵力活動區域遍布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5省,匯集了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延安等兵力。 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導致新四軍第5師和後來的中原軍區,雖然有五萬大軍,但很難形成拳頭。 軍區兩位副司令員王樹生和**對突破的方向也有不同看法。

王樹生是紅四人,曾任總司令副手。 抗戰期間,他一直在129師劉鄧手下擔任副手,抗戰後期,他開闢了以豫西、邑邢為主的河南根據地,是中原軍區的“局外人”。

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生於紅六軍、紅二線軍,抗日戰爭時期師從八路軍120師何先生指揮。 抗戰後期,**率領5000人南下分隊赴湖南、江西、廣東等地,在敵後建立根據地。 由於日本偽軍的封鎖,南行支隊返回北上,加入新四軍第5師團。

當敵人即將發動圍攻時,王樹生和**就突破的方向發生了爭執。 結果,會議召開了很多次,但都沒有決定,最後分為幾個方向:北路和南路。 意見不能統一,勢必影響突破效果。

在皖南事變中,由於項英和葉婷的分歧,也曾出現過在8萬敵軍包圍下,戰會召開了七個小時沒有結果的情況。 最終,浪費了大半天的時間,錯過了抓住突破口的最佳機會。

第五點是中原突圍和皖南事變各展現出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軍隊。

中原突破圍困,邸鼻軍第1縱旅、第1旅6000餘人,分師佯攻主力,奮戰千里,到達華東軍區,該旅3個團的編隊完好無損。

與鄭維三的北路軍左翼、北路軍右翼、王樹生、劉長義的南路軍相比,編制基本被打亂了。 還有吳承忠、張鐵雪的獨立第2旅,被甩在後面,損失慘重。

就這樣,皮定軍在太行山游擊戰的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

在皖南事變中,也有一支部隊僥倖逃脫了顧祝通和上官雲祥7師的包圍,最終1000多人分散突圍,在長江上的安徽武威重新集結,這就是傅秋濤的1縱隊。

不過,傅秋濤的一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三三兩兩地突圍而出,沒有百人以上的旅,傅秋濤所在的部門之所以能夠在八萬敵軍的圍攻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於他早年遇到的清邦的幫助。

中原的突破並沒有成為敵人預料到的皖南事變中的第二次,原因有三。

一是主動放棄中原突圍,而皖南事件則被動。

中原之所以破圍半年多不出手,主要是為了掩護剩餘的重大戰略要地的發展,比如林將軍和東北民聯軍經過一年的磨合,逐漸進入了好境。 中原突圍後不久,蘇羽的華中根據地也被戰略性放棄,主力調往山東,第一師整編。

皖南事變則完全不同,因為新四軍軍部處於被動狀態,損失慘重。

其次,突圍中原的軍政統帥比皖南事變的統帥更團結。

中原突圍之年,王樹生和**雖然意見不一,但在決定從路突圍之後,眾人的處決依舊無話可說。 鄭維三突破到山西、河北、魯豫,隨第359旅返回延安,王樹生、劉昌義等人在陝南建立了新的游擊根據地。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事指揮部被敵人打散,雲嶺、江南根據地全軍覆沒。 因此,與中原突圍和戰略更替的得失相比,皖南事變中幹部隊伍的損失十分重大。

三是中原突圍的骨幹得以保住,皖南事變幹部損失慘重。

俗話說,留青山不用擔心無柴。 這也是主席和延安對新四軍軍部和中原軍區軍事指揮部的基本要求。 中原突圍後,我軍失去了中原軍區,但骨幹特別是高階幹部得以保留。

而在皖南事變中,犧牲的犧牲,被拘留者的拘留,叛逃的叛逃,新四軍的軍事指揮部不復存在。 因此,經過董事長和延安的統籌考慮,決定**在鹽城重建軍事指揮部。

*, 蘇宇, 傅秋濤, 周, 朱克靜, 葉婷]。

相關問題答案

    破譯“皮革旅”從中原突圍到現代傳承

    磅礴之風,不怕生死,追逐著中原的夢想。回首年,皮革旅 第師調入第集團軍,戰爭史神話又是如何延續的?皮革旅 起源於抗日戰爭,為保衛中原而戰。生死之戰造就了傳奇,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時至今日,說到解放戰爭,中原突圍仍是軍事史上乙個特殊的篇章,凸顯了 皮旅 在歷史上的獨特意義。年,日軍戰敗前夕入侵河南中...

    中原突圍:戰火硝煙中的兩位英勇將領

    誰是中原突圍的二號英雄?皮定軍將軍以外的戰場英雄。解放戰爭中中原的突圍是一次史詩般的戰略行動,其偉大的功績不僅歸功於皮定軍將軍,也歸功於同樣傑出的將軍 郭林祥。這位歷史上鮮為人知的英雄,為中原突圍戰役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這場戰爭的第二位英雄。當時,蔣介石出動了萬大軍的龐大軍隊,對解放軍的中原部隊發動...

    成功突破!這家中國儲存巨頭官宣約3nm晶元

    我是技術創造者 本文為原創,請勿抄襲攜帶,違者將追究 晶元工藝在不斷公升級,從nm到nm,再到今天的nm。台積電為蘋果製造了全球首款 nm 晶元 APro,用於 iPhone Pro 系列機型,高通和聯發科明年也將帶來 nm 晶元產品。中國儲存巨頭長信儲存官宣,在nm晶元領域也成功突圍,這是怎樣的突...

    越南與中原的附庸關係和分裂與整合

    我國的鄰國越南與我們有著非凡的歷史淵源。在五朝十國之前,越南的中部和北部長期處於中原的統治之下,並不是獨立的國家。直到五朝十國時期,越南才趁著中原的動亂,脫離了獨立。然而,儘管如此,越南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原的附庸國,一直自詡為 小中國 從古至今,越南與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秦朝的北屬時期。西元前年,秦始...

    和諧親文化 中原與邊疆文明交融

    中原與邊疆 姻親在歷史的長河中展開,架起了兩個不同民族政權之間的友誼橋梁。從古至今,和諧為維護和平 促進經濟繁榮 促進文化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和諧文化誕生的原因。經濟差異與吸引力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巨大經濟差異促使雙方通過和平與親和來管理關係。明智的商業政策推動了雙方的經濟繁榮。王妃和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