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即將到來。
一些新法規即將生效。
涉及藥品、職稱、生態保護等。
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法律規定: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歷史文化、民族象徵、祖國壯麗的江山和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民族團結和民族團結、國防、英勇烈士和模範事蹟等。
每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國家和社會各界都會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
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和體驗相結合,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各類學校主題活動中。
自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將施行。 這是我國首部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綜合性立法,標誌著我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建設邁上了新台階。 該條例規定:
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發現危害或者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資訊的措施和報告義務。
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網路欺凌。
鼓勵和支援專門針對未成年人,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網路防護軟體、智慧型終端產品、未成年人模型、未成年人專區等網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擴大了行政復議案件的範圍,更加充分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受理範圍擴大,除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行政行為外,行政協議、行政賠償、工傷認定等也進一步納入行政復議案件範圍。
申請人可以書面申請行政復議如果難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 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的,行政復議申請可以通過郵寄或者行政復議機關指定的網際網絡渠道提出,也可以當面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共有藥品3088種,自2024年1月1日起實施。
醫保共納入新藥126個,其中獨家用藥105個,非專用用藥21個,洽談用藥數量為歷年最多,涉及抗腫瘤、罕見病、慢性病、抗病毒等,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
今年9月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的修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積極擴大中國法院的管轄權,為中國公民和企業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
在域外調查取證方面,完善涉外服務相關規定,突出方便民利理念,委託中國駐外使領館代取證,甚至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取證,大大簡化了涉外訴訟取證難的問題。
針對涉外案件中法律文書“送達難”的問題,修正案還拓展了送達方式,明確了可以在中國境內的代表機構、分支機構送達,以及通過電子方式送達更加便捷的手段。
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重點關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突出問題。 修訂內容包括:
明確責任,落實海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
加強入海河流管理,統籌做好入海河流汙染防治工作;
注重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重點海域管理和美麗海灣建設;
進一步完善排汙許可制度。
自2024年1月1日起,《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施行。 要求:
密閉空間作業必須由監護人陪同,監護人專門負責監督密閉空間作業安全措施的實施。
對有中毒、窒息等風險的密閉空間作業,須經企業主要負責人或其書面委託人批准。
列出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涉及中毒、窒息風險的有限空間,需要重點監督管理,實行目錄管理。
《特殊醫用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飲食的特殊需要而經過特殊加工配製的配方食品。
修訂後的《管理辦法》規定:
對罕見病類產品和臨床急需且尚未獲批上市的新類產品,建立優先審評審批流程,審評時限由最長90個工作日縮短至30個工作日。
強調特種醫療食品標籤應真實、準確、清晰、明顯,符合法規標準要求。
明確產品標籤不得對產品中的營養成分和其他成分做出功能性宣告,以防止誤導消費者。
《無人機飛行管理暫行規定》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重點完善無人機監管規則,對無人機從設計、生產到運營、使用全鏈條進行管理。
加強對無人機設計、生產、維修、裝配的適航管理和質量控制。 建立產品識別碼和所有者實名制登記制度,明確使用者和經營者的資格要求。
嚴格管理飛行活動,設定無人機飛控空域和可飛行空域,建立飛行活動申報制度,明確飛行活動規範。
自2024年1月1日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職稱評價辦法(試行)》施行,首次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職稱評價的基本制度規則。
在職稱制度上,規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的職稱屬於經濟職稱系列,設有初級、中級、高階職稱,初級職稱為助理職稱,副高階、高階職稱為助理職稱。各職稱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等級相對應。
在評價標準上,規定在評價中要把品德放在首位,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崗位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職稱評價標準,消除只看學歷、資歷、獎勵的傾向。
*:中央電視台新聞。
編輯:劉沐成。
二審:朱斌新、鄧飛。
終審: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