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長大後仍然“親近母親”的孩子,大多是做對了這4點的母親
雖然她的朋友敏敏雙親,但她的童年並不快樂。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她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送到了托兒所。 在托兒所裡,嬰兒數量眾多,孩子們常年被困在被子裡,無法伸展身體,更別說改變姿勢了。 孩子們的哭聲來來去去,老師們忙得不可開交,敏敏的哭聲嘶啞,卻一直沒有媽媽帶她回家。
每次媽媽匆匆喂她,她就匆匆忙忙地回去上班,直到幾個小時後才接到敏敏。 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她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 即使上了學,父母還是匆匆忙忙地上班,很少陪著她,她經常乙個人在家,感到孤獨和無助。
當父母退休,有更多時間陪伴她時,敏敏抗拒父母的照顧,不願回到記憶中冷漠的家庭。 儘管父母有心和好,但她的親子關係卻越來越疏遠。
好友敏敏的困境感人同情,長期缺乏陪伴的父母試圖彌補,卻引發了她的逃避。 她從小就缺乏愛,對父母的過分熱情感到尷尬和尷尬。
她拒絕與父母走得太近,但她害怕被指責不孝。 許多父母想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會與他們疏遠如果乙個孩子長大後與父母疏遠,可能是因為他的父母在關鍵時期錯過了陪伴。
鄰居黃阿姨的兒子已經上大學了,雖然結交了新朋友,忙於學習,但他經常給媽媽打電話,放假回家後會主動幫忙做家務,打工賺錢,還經常帶媽媽去吃飯, 表現出極大的孝道。如此和諧的母子關係令人羨慕,讓身邊的人都向黃阿姨請教,她笑著分享了自己小時候做對的四件事。
孩子之所以長大後能夠親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對了以下四件事:
1、0-2歲是寶寶的依戀期,媽媽要陪伴孩子長大。
孩子如何感到與他疏遠?黃阿姨過得很辛苦。 兒子小時候,經常由老人照顧,因為媽媽需要上班,經常外出。 有一天,媽媽回家,兒子不理她,即使媽媽主動打招呼,孩子也不理她,這讓她感到非常尷尬。
當孩子見到母親時,他沒有眼神交流,沒有歡呼,也沒有衝到母親身邊擁抱他。 孩子對母親的態度忽冷忽熱,母子關係疏遠,讓母親束手無策。 母親只能無奈地看著帶著孩子的老人。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經常缺席,沒有建立親子關係,所以兒子對母親沒有依戀。 寶寶的依戀關係有四個階段,其中7-24個月是依戀關係清晰的時期,寶寶能清楚地分辨陌生人和熟人,尤其是媽媽。
《心理育兒》提到,依戀期是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時期,孩子的依戀是父母最寶貴的教育資本。 就算老爺子太溺愛孩子,黃姨也只能委婉地提醒她,但老爺子卻不這麼認為,孩子不理她,錯過了孩子依戀期的陪伴,也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資本,這讓她感到鬱悶。
只有在節假日,黃阿姨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她幾乎得不到孩子們的一點回應。 然而,假期過後,母親離家去上班,兒子和母親的關係再次變得疏遠。
綜上所述,對於0-2歲寶寶的依戀期至關重要,媽媽要牢牢地陪伴在寶寶身邊,全程參與孩子的成長。 即使職場媽媽不能花很多時間陪伴他們,也應該提供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長大後會和媽媽保持親密關係。
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愛的滋養,他們與母親的關係就會變得冷漠,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
二、3-6歲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媽媽需要精心培養孩子的素質。
近年來,許多家長都為孩子的頑皮和難以捉摸而頭疼。 雖然孩子很可愛,但為什麼他們長大後會變得越來越調皮呢?許多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繁忙,將年幼的孩子交給老人照顧,對孩子不太關心。
當老人過度放縱孩子時,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格的偏差,所以在孩子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媽媽一定要親自教導,而不是為了方便把孩子託付給老人。
根據李美瑾教授的建議,6歲之前,媽媽們需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克制任性、學會自製、經歷挫折、防止過度壓抑、培養耐心、防止自私行為。
母親可以向孩子表達愛意,但她們也需要設定底線,為孩子設定規則,而不是放縱孩子為所欲為。 同時,母親應該教孩子學會分享和放棄自私的行為。 此外,媽媽們也應該讓孩子提高自理和學習習技能,而不是無所不能,為孩子提供自由的成長空間。
3、7-12歲孩子培養獨立性,媽媽要適度放手。
在祖父母撫養的孩子中,由於在養育過程中母親不在,孩子與母親的親密程度很差。 孩子由老人照顧,老人在幼兒園、小學也是接送,媽媽接手孩子後發現難以管理孩子。
心理營養學指出,母子關係越密切,孩子就越容易受到母親的影響。 孩子在6歲之前,如果孩子長期由老人照顧,缺乏母親的養育,後期母親的教育就很難進行。
因為母親對孩子不熟悉,很難理解孩子的表情和行為,導致溝通不暢,孩子對母親缺乏感情,不願意接受母親的管教。
因此,孩子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7-12歲的孩子,媽媽們要適當放手,不要過度監督孩子,避免一切需要報告的事情,讓孩子盲目服從命令。 母親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獨立做決定和解決問題。
第四,12歲以後,媽媽們需要學會釋放,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在綜藝節目《春遲啟》中,傅首爾曾遇到兒子的冷漠,即使為他組織生日會,也得到了冷遇。 這種情況讓傅首爾感到委屈,但他的兒子承認,他想得到更多的私隱。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願意獨立思考並保留自己的私隱。 在父母眼裡,孩子還是那個依賴愛的孩子,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了,他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12歲以後,孩子是渴望獨立的青少年,但他們也很敏感和叛逆。 母親應該理解孩子內心的掙扎,提供更多的愛和自主權,並以友好的方式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母親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過分強調學習成績。 鼓勵你的孩子勇敢地嘗試新事物,並讓你的孩子知道,只要她需要,媽媽就在這裡。
孩子就像乙隻在天空中高飛的風箏,母親總是緊緊抓住繩子,既給了孩子空間和自由,又保證了進退有節,方向正確,避免孩子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