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佳義
資料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穩步增長轉型的重要引擎,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漁業數位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我國海洋資訊化建設快速推進,數位化工具正在推動漁業生產監管模式轉變,成為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科技進海:推動漁業統計數位化轉型
日前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2024年全國漁業統計工作研討會,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推進漁業統計監測改革,研究建立現代漁業統計監測體系、漁業統計監督檢查機制和來源資料管理機制, 暢通監測點資料採集上報渠道,加強資料審核,推動漁業統計數位化轉型。
目前,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在漁業領域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多。
根據該報告,電子報告是一種使用專用電子裝置在源頭以數字方式收集漁業資料的手段。 除了使用電子日誌收集常用漁獲量和捕撈活動的資料外,電子報告還開闢了連線到其他裝置和系統的可能性,從而增加了資料捕獲的型別,並提高了資料捕獲的頻率和有效性。 漁業生產報告數位化是實現海洋漁業數位化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每個漁業管理計畫都應明確資料收集的目標和收集資料的原則(例如,可負擔性、使用者友好性、創新性、靈活性、資料完整性和安全性)。 及時性對於實現諸如監測配額利用率或兼捕率空間管理等目標尤為重要。
業內人士表示,準確及時地收集商業漁業資料是一項重要任務。 例如,評價人員需要利用資料來評估捕撈活動對目標種群、非標準種群、生境和生態動態的環境影響;監測漁業資源、漁具作業和效率的變化;實施配額漁獲量的區域和季節性控制等措施。
今年6月,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發布全國首張漁業專題電子海圖。 該地圖覆蓋了漣江沿岸5000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採集了漁業資料和海洋空間基礎資料,可應用於漁業資源管理、航行安全保障、跨部門行業監管、產業集群融合等多行業工作場景。
業內人士表示,從過去的捕撈到獲取漁獲量和捕撈努力的資料之間存在巨大的時間差,管理人員不得不依靠推論和**,這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並抑制了某些型別的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尤其是實時配額管理。 電子報告是直接從商業漁業收集某些型別資料的更快、更準確的手段。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孫國榮曾表示,漁業生產報告數位化、電子化監測是實現海洋漁業數位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科學制定捕撈配額指標的依據。 漁業生產電子報告和監測可以促進科學有效的監測和監督體系建設,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全面管理和配額捕撈制度的實施,為全球海洋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循序漸進 – 分階段實施電子報告
電子報告技術不僅改進了漁業資訊的管理方式,而且使漁業和漁業管理人員的業務現代化。 電子報表還可以提高資料收集速度,可以更靈活、更快速地更新報表相關需求,有助於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響應能力。 電子報告系統還可以隨時修復錯誤並改進功能,包括改進介面和使用者體驗。 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您可以隨時修復它們。
根據該報告,在監管機構看來,電子報告不僅可以降低收集和處理漁業資料的成本,還可以將成本轉嫁給系統使用者。 對於商業漁民來說,通過電子報告向監管機構提供必要的資料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電子報告還可以在各個領域實現更有效的可追溯性,例如生態認證的可追溯性要求。
實現漁業生產報告電子化改造還存在一些困難。 首先,電子報告的實施通常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在特定漁業中試點和測試應用,然後在自願的基礎上逐步推出,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年。 報告指出,分階段實施電子報告系統將考慮到船隊的現實情況、其空間分布、結構(例如漁船的大小和範圍、漁具型別等)和技術能力,以及執行機構的財政和人力能力。
通過適度的分階段方法,它有助於在問題公升級之前識別早期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 與大規模解決問題相比,在少數船隻上解決早期問題要困難得多,造成的干擾也要小得多。
該報告建議,如果系統被逐步淘汰,重要的是要確保所有資料系統在多個系統執行時以及任何重疊期間免受資料丟失或資料不相容的影響。
此外,在國家和國際兩級都有漁業資料電子報告標準。 例如,加拿大漁業和海洋部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制定了電子報告的國家標準。 報告指出,國家標準應與關鍵資料要素(如日期、時間、測量標準、坐標等)的國際標準相協調。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子申報的優勢,需要考慮電子申報系統的資料收集範圍可以涵蓋以前紙質申報系統下未收集或無法收集的資料。 必須確保任何變化都不會增加漁民提交資料的負擔,並確保電子報告系統以及報告的選擇**減少資料輸入中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