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了一項價值150億美元的工會協議,並承諾在未來20年內在紐約州投資1000億美元。
很難想象,這樣的決定出自市場份額急劇下滑的美光之手,但這樣的訊息卻得到了大**的證實,一場“鬧劇”正在上演!
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的訂單,卻必須成為拜登團隊啟動晶元規則的“迫切先鋒”,美光“吃砸鍋”的行為自然不被認可,也成為中國反擊的“犧牲品”。
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中國高層絕對不會貿然行事,結果真的是一次檢查,美光沒有通過安全審查,問題產品的銷售自然會大幅打折,國內核心部門已經停止採購美光的相關產品。
長江儲存、長信儲存等中國企業技術突破後,儲存領域的低端晶元不再需要依賴進口,南韓企業在實施晶元規則的過程中保留了中國客戶的好感。
拜登團隊自然知道,在美光審查結果還未出爐的時候,就警告尹錫悅:“你一定不能填補中國大陸市場的空白!”不過,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南韓這次並沒有讓步,想盡各種辦法幫助本國企業維護自己的利益。
美光知道美國“保護不了”它,於是開始主動示好中國客戶,試圖淡化過去的不愉快,還正式宣布投資高達40億元,主動參加各種活動,但目前中國高層的態度是不同意或拒絕。
這一系列行為是為了穩住中國的市場份額,早已形成高度依賴的局面,美光過於相信拜登團隊的“技術霸主”,這也導致了自我判斷力的喪失,原本以為有悔意,但似乎沒有“誠意”。
在中國市場態度不明後,美光很快將建廠計畫轉移到印度市場,而根據市場資料反饋,此次共計27家在5億美元的訂單中,美光僅貢獻了約8億美元,其餘70%來自印度的補貼。
做出這樣的決定後,美光也被市場判斷為“牆上的草”,只要有補貼,什麼都可以做,現在這又得到了驗證。
在簽署了150億美元的工會協議,並承諾未來20年投資1000億美元後,他們開始叫囂拜登團隊為晶元補貼買單,而一切原因都來自於美國商務部的宣告,美光的鼻子可謂相當“敏感”。
美國商務部承諾在年底公布首批晶元補貼計畫,並希望更多企業與美國工會達成協議。
這意味著,美光向中國市場提供的承諾的最終決定權並不掌握在它手中,這就像乙個無助的孩子在恐慌中做出決定。
美光現階段處於困境,一切都是拜登團隊造成的,按理說雙方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但美光再次成為“先鋒”,妥協了美國的所有決策,這相當於鎖定了中國大陸市場的道路。
在後續瞄準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過程中,美光很有可能還是“排頭兵”,靠著“技術霸主”成長起來的企業,肯定會對自己的行業地位存在認知偏差,市場選擇它並不是因為技術有多頂尖,很多訂單都是強行拿下來的。
您認為美光這次將面臨什麼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