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談論誰的孩子擅長習時,他們經常說“那個孩子很聰明”。
而成績差的孩子,往往被稱為“笨蛋”。 有些父母甚至認為他們的孩子很愚蠢。
聰明和愚蠢都在談論智商。
一些人將兒童成績的差異歸因於智力或努力程度的差異。
雖然智商和是否認真學習習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成績,但在乙個班級裡,完全不學習的孩子是少數,智商異常或智商明顯低於常人的孩子也是少數。
讓我們從一組資料開始:
100 115是正常智商,智商超過130被認為是非凡的智力,160的天才,低於90的則是智障。
我國曾做過青少年智商統計研究,研究報告顯示:
智商低於 90 或高於 130 的學生僅佔所有學生的 2%。
按照這個比例,很難在40人的班級中識別出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
也就是說,在非特殊教育學校,每個班級的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相同。
以及關於智商對學業習表現影響的資料:
在小學階段,智商對習成績的影響為06~0.7;在中學階段,智商對學業習成績的影響下降到05。
也就是說,在小學的時候,孩子的高分可能就要靠智商了,初中、高中的優異成績最多和智商有“半毛錢關係”!
影響習學習成績的真正因素是什麼?
真正影響習學習成績的是邏輯思維。
表情流暢與否,思維是否嚴謹,思維是快是慢,都與乙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息息相關。 很多時候,我們注重學習習知識,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邏輯思維的訓練。
它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語言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回答問題時間長,分不清來龍去脈,而有些孩子說話清晰簡潔。
數學在考試過程中,有些孩子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以複雜而冗長的步驟解決同一問題,而複雜的過程往往會導致中間的錯誤有的孩子只需要花一半的時間,解決問題的步驟環環相扣,論據清晰。
英語班上有些孩子總是看不懂語法,同樣的知識點,但題型變了,彼此不認識;另一方面,其他人總是能夠掌握模式並對任何型別的問題感到滿意。
史丹福大學在《兒童大腦發育研究報告》中指出,7-13歲是培養兒童邏輯思維的第乙個時期。
13歲以後,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逐漸停滯不前,思維能力的“視窗”一旦關閉,就很難再開啟。 越早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越好!
邏輯思維能力是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
它是所有思維能力中最好的能力之一,也是孩子們通過學習習兒童程式設計可以掌握的核心能力。
你注意到問題了嗎?
相較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隨意和情緒化,在與電腦交談時,需要有嚴謹理性的思考,每一步都給出準確的指令,這樣電腦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會讓結果偏離。
為了讓計算機理解我們在說什麼,我們需要理性、嚴謹和有條理。 當孩子們嘗試從計算機的角度思考問題時,他們也學習了習,鍛鍊了我們常說的“程式設計思維”。
說話有邏輯、做事有邏輯的孩子,遇到困難的大問題時,他們冷靜冷靜,懂得如何相互推論,他們會有條不紊地把解決問題的辦法拆解出來,然後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完成。
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非常重視。 不要半途而廢。
另一方面,缺乏邏輯思維的孩子思維分散,不完整。 我沒有做事的想法,我經常不喜歡挖掘問題,我早早放棄。
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一步一步地思考如何讓計算機理解,邏輯思維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和鍛鍊。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試錯和糾正,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兒童在文化課程中的學業習成績起著重要作用。
聰明的父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技能和工具的學習習是短期的,但思維和素養的培養可以廣泛地用於學習習和生活,從長遠來看是有益的。 相關調查顯示,孩子在15歲以後會形成思維定勢。 如果乙個孩子以前從未有過發展獨特創造力的機會,那麼當乙個孩子遇到超出他現在能力的事情時,很容易被侷限在大腦的思維方式中,無法取得超出他現在能力的結果,從此生活很可能變得平庸。
曉欣和小華時刻注重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希望孩子通過系統的程式設計習,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公升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充分享受創作的樂趣,避免過早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