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於思南、趙帥傑.
帳篷外,排氣管冒出白熱;帳篷內,木炭在爐子裡燃燒,驅散了冬夜的嚴寒。
這是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現場的場景,拍攝時間為12月20日晚。
19日晚至20日,在各方努力下,搭起帳篷,為群眾送上一碗碗熱騰騰的公尺飯,點燃爐灶,為災民提供臨時住所。
下午五點半,天色漸暗。 大河村三舍社群的村民何少奇招呼記者到他住的帳篷裡。 坐在火爐旁,張開手掌,感受一股溫暖。
何少奇介紹,帳篷裡有4張行進床,住著3戶11人。 雖然人很多,但帳篷整潔,儲備充足,桌子上有定居點工作人員分發的橘子。
*事件發生後,我們一家很快被重新安置。 19日早上,我們早餐吃了熱粥,還有雞蛋和牛奶。 何少奇的妹妹何少卿說:“只要人平安,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
傍晚6點左右,工作人員拿來了防潮墊。 “我們的很多需求,工作人員都想走在前面。 何少奇說。
傍晚7時許,記者走出何少奇的“家”。 在燈光下,受害者正在排隊吃晚飯——熱牛肉麵。 救援之初,這個聚落裡只有乙個地方提供牛肉麵,現在有四個。
七點半左右,記者來到陝西榆林一戶大戶人的帳篷前,是大河村的一名村民。 陝西玉林的嫂子是個不錯的義大利面師傅。 “請嚐嚐,很好吃。 她遞給記者一包蒸餃,“大河村人愛吃麵條,一碗牛肉麵,一口餃子,身心都暖洋洋的。 ”
孩子們今晚將能夠睡個好覺。 陝西玉林的妻子很有信心,“安置地點保障好,物資充足,黨和**幫我們渡過難關。 ”
晚上八點半,安置點的帳篷裡傳來了切菜的聲音。 這是第76集團軍乙個旅的官兵們準備第二天的食材,白蘿蔔切成薄片,裡面裝滿了幾個大筐子,菜架上的塑料筐裡有洗好的雞蛋。
物資不斷到達安置點,9時左右,一批帽子被分發完畢。 “風很大,我需要一頂帽子。 太周到了。 其中一名受影響的人說。 安置點工作人員一一提醒他們注意消防和用電安全。 由於爐子燒木炭,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人員也會經常檢查。
晚上10點左右,帳篷裡的人慢慢輪流休息。
村民們也在採取行動。 幾乎整夜,陝西玉林都在村里幫忙分發物資。 快11點了,他回到帳篷裡休息了一會兒。 大河村三個社群共有86戶500餘人,組織了10多名中青年志願者。 20日上午,村民馬曉東在帳篷裡睡了三個小時,一直在外面幫忙。
晚上11點左右,前來支援的工程師們正在帳篷裡鋪設網線,“受災群眾很快就能用上了無線網路。 ”
第二天清晨,記者準備離開時,又在安置點周圍走來走去。 依舊是忙碌的救援官兵,深夜送來的物資,空氣中還未完全消散的牛肉麵香氣。
21日凌晨4點02分,又有4起1 級**。 記者聯絡到何少奇,向他詢問了安置點的情況。 何少奇說,這次雖然有震動,但大家並沒有驚慌失措。
現在,裝配式房屋的建設正在加速,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受災群眾告別帳篷,住上條件更好的臨時避難所。 在那裡,他們將看到腳下的土地,並將建造乙個真正的新家。
人物** 2023 年 12 月 23 日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