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當一家外企提出“改造生產線自動控制系統必須投資數千萬元”的要求被公司拒絕時,誰也沒想到,這項改造技術竟然會由一名儀器維修工人完成。 在國外要價上投資不到1 2,他實現了生產線自動控制系統的國產化。 這位儀器修理工就是潘成忠。
潛心生產科研一線32年,遼寧慶陽特種化學品檢測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高階技師潘成忠,先後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專案10餘項,為企業節約資金近千萬元,榮獲全國勞動模範、“遼寧工匠”榮譽稱號, 並成為享受特殊津貼的專家。
良建生產線改造。
202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專業,進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青陽化工。
2024年,慶陽化工決定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對生產線的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技術改造。 這項艱鉅的任務最終落在了技術骨幹潘成忠的肩上。
接到專案後,潘成忠查閱了生產線自動控制系統上百張圖紙,對生產線進行了實地考察,現場修改圖紙,逐漸有了自動控制系統國產化的新思路。
在專案建設過程中,潘成忠組織科研團隊消化吸收了國外提供的萬餘字技術、裝置等資料,精心組織了過程控制軟體的開發和除錯工作。 生產線自正式投產以來,一直執行平穩,實現了自動化、持續轉型的目標。
通過對自動控制系統進行國產化改造,使專案實際投資減少了數百萬元,同時也為企業培養和鍛鍊了一批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開創了同類專案國產化的先河, 為兄弟單位類似專案的建設提供了借鑑經驗。
從生產線到創新的頂端。
大學畢業進入工廠後,潘成忠意識到,“我沒有拆卸、安裝、除錯過儀器,無法真正了解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和設計。 於是,他來到樂器車間,跟著師傅練習技藝。
在6年多的時間裡,他學會了使用工具,並學會了維護、修理、修改、除錯和測試儀器儀表和自動化控制系統。
由於武器產品開發中存在極高的安全風險,必須盡快消除裝置故障。 為此,潘成忠將生產線上的300多條儀器資料“載入”到自己的大腦中。
有一次,某件關鍵裝置在科研試製過程中突然出現異常,危險品滯留在捏合鍋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潘成忠奉命趕往生產現場。 這台進口裝置已經執行了20多年,潘成忠實地分析了捏合機的工作原理、內部結構、配套設施等設施,對每一台儀器、每一根線材、每一塊零件進行逐一篩選。 第二天,捏合機恢復了正常生產。
潘成忠長期扎根於生產科研一線,先後取得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職稱和儀器維修工、化工總控工程師兩類工種高階技師技能水平。
技術技能的整合,讓潘成忠有信心進一步公升級生產線。
2024年初,由高校牽頭的國家重點專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青陽化工是該項目的主要研究單位之一。 在中試階段反應器底部自動卸料閥的開發中,新產品開發的安全風險極高。 潘成忠不僅對生產線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有攻關經驗,很快就取得了突破。 他借鑑了前一條生產線安全放電裝置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定製一體化氣動上部膨脹閥的思路,通過與合作單位的聯合設計,完成了首颱一體化氣動上部膨脹閥的加工安裝,為該重點專案的中試研究奠定了基礎。
“老兵”技能的新挑戰。
2024年,“潘成中自控儀表技能大師工作站”成立。 潘成忠帶領工作站團隊成員開展了DCS技術、PLC技術、現場儀表相關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為企業節約了數百萬元的工程建設投資,有效解決了自動控制儀表和計算機控制系統中的技術難題。 2024年以來,主工作站完成工藝創新26項,技能突破7項,其中團隊成員2人被評為青羊化工技術帶頭人,5人被評為青洋化工技術帶頭人。
潘成忠還帶隊參加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化工總控工人職業技能大賽和北華集團儀器檢修工人職業技能大賽,其中3名隊員獲得北方工業集團化工總控工人職業技能大賽前10名,3人獲得北化集團化工總控工人職業技能競賽前5名。 他還以教練員的身份帶領團隊參加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化工總控工程師職業技能大賽團體賽,團隊獲得前4名。
從2024年開始,公司將實施產線“人機隔離、機器換人、黑光工廠”專項改造,作為統籌規劃流程自動化方案的負責人,潘成忠不僅負責生產線的設計安裝,還要培養一支懂技術、能操作的團隊。
目前,這個技能“老手”還在忙......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