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這幾年在清華五道口。
你們將如何度過?”
My Way 青年專欄。
記錄道口人的青春故事。
十幾歲的時候,他很生氣。
不辜負時間,知道。
克服障礙,努力成長。
讓我們一起成為乙個閃閃發光的人。
我願意,年輕人!
張宇卓,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22級金融學碩士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系、國家發展研究院,獲學士學位現任學院課題組總支書記,所屬專業在年級排名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三等)、校級優秀共青團員(2次)、校級三好學生標兵(2次);研究生一年級赴新疆、青海、陝西、江西等11地實習,兩次獲得校級社會實踐金牌團隊和金牌個人,並被授予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青年報國”優秀團隊和先進個人。
從城市到鄉村,大地芬芳
我出生在湖南省麗水岸邊的乙個小縣城,上小學時隨父母移居深圳。 當時,中國正站在世紀的十字路口,發展的列車正在高速飛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視窗,深圳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 作為這座城市的新成員,我不僅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來深圳”口號所傳達的包容和溫暖,也見證了上千座高樓拔地而起、日新月異的“深圳速度”。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發展往往伴隨著陣痛初中、本科期間,多次赴白石洲等城中村調研,“新市民”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促使我思考。 人口從鄉到城的流動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城鎮化又該如何為其建設者提供充分的保障?帶著這些問題,我在讀研期間圍繞“鄉村振興”進行了實踐,希望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圖為張玉卓在青海執業時向當地**介紹實踐活動。
圖為青海支隊(前排張玉卓,右一)和當地藏族人。
小院世界頓時開啟了
來到清華大學,住在小院子裡,豐富的課程、學術、校友和實踐資源給了我自由馳騁的空間。
院子雖小,卻有著不一樣的世界——既有金融理論、投資、公司金融等基礎課程,又有金融科技理論與實務、金融監管、國際金融組織、全球金融治理等實踐課程我不僅可以在巨集觀經濟和金融分析課上聆聽行業專家分析房地產市場的最新動態,還可以在基礎設施公募REITs課題組中探究土地金融的排憂解惑思路我們不僅能在學院的圖書館裡找到中國房地產金融的足跡,還可以在全國各地的實際活動中了解城鄉建設的實際情況。
在十餘次的實踐中,我看到了基層鄉村的生機與活力,為新型城鎮化緩解陣痛提供了一劑良藥。 在北京密雲我看到,行業內返鄉的創客和人才回歸農村,土地持股、股權眾籌、金融貼息貸款等多元化融資方式,為民宿企業、集體農莊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開闢了青山青水之間的一片淨土, 並共同建造了田園綜合體在青海省黃中市,我看到當地政府以統一資金設立國有鄉村振興投資公司,有效整合財力,避免了“花椒麵”投資和“一手”發展,推進了大型綠色生態農業專案建設在喀什, 新疆我看到深圳等地的對口建設資金如何助力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周邊城鎮村居民提供明亮、清潔的住房保障。 一路走來,一路思索,腳下泥濘,心中燃起希望。
圖為張玉卓在新疆喀什實習。
圖為陝西支隊(前排張玉卓,左二)與當地紅棗農戶聯合直播,推廣農產品。
美妙的聲音,無國界的大愛
我還記得來到清華大學的第一堂課,暑期團學校的老師們告訴我們要“志存高遠,進入主流,登上大舞台,做大事業”。 那時候,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大抱負”、“大舞台”、“大事業”是什麼意思。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幾次實踐活動也給了我答案。
在祖國的大江大山中奔跑,我看到了無數校友為當地社群的發展做出貢獻:其中,有些人在西部地區與敵對勢力鬥智鬥勇,生死不休不顧自身安危,只為保障一方安全、山川安全;有些人和老百姓一起吃飯和生活學方言、修路、建學校、發展產業,就是為了了解民情,了解民意,造福民生真正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有的日夜埋頭於公文,奔波於各級領導機關、各類企業、科研院所,吃喝玩樂,勤政務,為當地政府招商引資致富。 在校友們事蹟的鼓舞下,我衷心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為國家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貢獻自己的乙份力量。
圖為張玉卓在陝西執業期間與當地居民交流。
“行勝於雄辯”是清華大學的校風,“培養金融領軍人才、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振興、促進世界和諧”是清華大學的使命。 我希望我能用一生的努力來回應我年輕時的問題和想法,不侷限於高樓大廈和燈籠,對得起我所知道的和我所收穫的,從庭院開始,用心說話,藍天和天空,日出月落, 世界是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