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張旭)12月10日,首都經濟社會科學大學學術出版社聯合發布《人才藍皮書:中國創新人才發展報告(2023):科技創新人才與創新高地建設》。 該書聚焦“科技創新人才與創新高地建設”的規律與路徑,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決策參考。
《藍皮書》定位中國創新人才,聚焦“科技人才創新高地建設”,收集創新人才和創新群體的調查資料和統計資料,分為總報告、戰略、評價和區域四個部分,系統總結了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布局格局和結構層面, 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以來,對創新人才發展的評價體系和趨勢、區域探索和經驗啟示,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藍皮書》分析了以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創新研究群體、優秀青年和優秀青年、高階技能人才為代表的創新人才和創新群體的規模、結構和基本趨勢,指出上述四類創新人才規模穩步增長。
在基礎科學方面,以院士為代表的戰略科學家分布相對均衡,兩院院士規模基本一致,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增幅略高於中科院院士。 新院士的研究方向與《國家自然科學“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優先發展領域基本一致,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且大多來自“雙一流”高校和國內知名科研院所。
在基礎科學學科中,新增優秀青年和優秀青年數量與創新研究群體數量相對均衡,支援力度持續加大。
立足於國家科技戰略性、前瞻性長期需求,戰略人才力量逐步壯大,創新人才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任務,實現源頭創新成果的支撐格局日益完善,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打造高層次人才高地的基礎。
藍皮書還指出,創新人才發展指數總體呈上公升趨勢。 預計2024年我國創新人才發展指數將增長15%左右,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人才的投入和轉化力度,充分激發人才效能。
此外,《藍皮書》稱,京津冀城市群創新人才投資指數和創新人才轉化指數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創新人才效率指數穩步下降。 長三角城市群創新人才發展指數總體穩定。
《藍皮書》建議,我國創新人才培養應重點關注戰略引導、評價分析、區域實踐三個方面。 在創新人才發展的戰略導向方面,探討了科技幹部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體制制度變革,分析了創新高地建設和科技人才創新生態,總結了京滬粵港澳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的人才戰略舉措, 利用數字技術提公升創新高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在創新人才發展評價分析方面,重點關注高層次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科技人才聯合創新的效率與趨勢、科技人才的共享效應與路徑、數位化人才發展現狀、優秀工程師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回歸等。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區域實踐方面,本文分析了北京市科技人才的技術突破和集聚情況,總結了上海建設人才高地和人才雙迴圈體系的經驗,探討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的協同要素和機制創新, 分析了北京市科技人才政策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首都經貿委黨委書記王文舉在發布儀式上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對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統籌部署,為新時代人才研究研發提供了重大機遇和行動指引。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為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貢獻了“經貿實力”。 藍皮書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資源,學校將一如既往地搭建理論與實踐交流的高水平平台,大力推動官產學研在人才研究領域的交流、共享與合作,為我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社科文獻出版社副主編、皮書研究所常務理事長蔡繼輝表示,“人才藍皮書”系列是皮書系列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智庫成果。 此次發布的藍皮書定位我國創新人才,揭示創新人才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本規律,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現人才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新格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期待未來繼續與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經貿局攜手共進,開創皮書研究與創新新天地,譜寫中國式現代人才創新發展新篇章。
作為藍皮書的主要編纂者,首都經貿黨委副書記徐芳等各高校人才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從科技人才成長規律、人才中心建設等角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人力資本與創新的高地,上海人才雙迴圈體系。此外,專家們還共同撰寫了《藍皮書的意義與未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