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基礎設施老化,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上學就醫距離遠,生活服務不夠便捷;附近的綠化較少,沒有適合散步和鍛鍊的地方......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美好生活的訴求也隨之上公升。
城,所以盛人也。 “城市是人們密集居住的地方,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是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直接來源。 優化基礎設施布局,提高服務效率,使城市功能與時俱進,不僅關係到城市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應有意義。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5%,城市建設重心轉向提質增效階段,城市建成區改造整治成為主要工作內容。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全面開展城市體檢的指導意見》,提出從2024年起,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重點解決群眾問題,補齊城市建設發展的短板和短板, 推動城市更新行動紮實有序實施。開展城市體檢,讓第三方專業團隊進行資料採集、分析和診斷,有利於及時、全面地發現城市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促進“城市病”的系統化治療。
推進城市體檢,既要注重“硬設施”整改,也要同時優化和完善“軟環境”。 一方面,從技術層面,要對房屋結構、管道、家庭用水質量、建築節能等安全指標進行設定,確保生活安全有序。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城市的面貌、工作效率、文化氛圍......正是這些內容構成了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基礎設施建設不同,這些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落實到城市管理的每一天,才能不斷豐富,滲透城市生活,培養城市的獨特氣質,贏得居民的認可。
在斯里蘭卡出生和長大的市民不僅是對這座城市最熟悉的,也是城市更新的“讀者”。 只有充分了解他們的訴求,保護他們的權益,才能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重慶在街道層面建立了“市民醫生”機制,專業人員、社群管理者、公民志願者上門了解特殊人群在無障礙設施、社會保障體系、社群服務、求助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深圳向全體市民徵求意見,了解居民心目中城市建設需要改進的地方。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聽取居民意見,城市更新可以交出合格的答案。
要檢查脈搏,有必要開出正確的藥物。 開展城市體檢就是發現問題,下一步就是做好“後半篇文章”的解決。 從更新燃氣、給水、排水、供暖等老化管道,到推廣老舊小區安裝電梯;從“口袋公園”的建設,到15分鐘便捷生活圈的建設;從振興老廠到推廣......政府服務的“一網通”近年來,各地紮實推進城市更新,採取務實措施,逐步實施惠民工程,美化城市,完善城市服務,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總結好利用樣板城市和試點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和推進城市更新的經驗和方法,因地制宜推廣到更多城市,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
人民的城市,為人民服務。 推進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人民群眾的燃眉之急,找準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有序推動城市作為“有機生活”的更新,就能更好地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打造乙個有高度和溫度的城市, 並繼續書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