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即2024年7月至9月)財報,講述了近一年的阿里雲分拆故事戛然而止。就在那之前,11月12日,阿里雲剛剛發生了一場“史詩級”的系統崩潰,類似的崩潰已經上演過很多次了。 此外,今年9月,阿里雲一年多來第三次更換領導層。
在如此集中的短時間內爆發的事件,難免在外界眼中,會有一種“風雨飄搖”的感覺。 如果不是阿里巴巴這棵大樹,市場反應無疑會更加激烈。 現在,或許是時候讓阿里雲決定用什麼樣的“姿態”繼續在賽道上奔跑了!利潤貢獻微不足道阿里巴巴2024財年Q2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三個月,阿里雲營收為27648億,2024年同期為27035億,僅增長2%。 唯一的亮點是阿里雲利潤的激增:經EBITA調整後,阿里雲的利潤從387億元,大幅增至14個9億元,環比增長264%。 當然,盈利能力的巨大提公升主要得益於阿里雲主動削減專案化訂單帶來的財務優化,能否持續還難說。 此外,阿里巴巴集團調整後EBITA為42845億元,粗略計算,阿里雲對整個阿里巴巴的利潤貢獻只有3個29%,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微薄的利潤與阿里巴巴對雲業務的厚望不符。 多年來,阿里雲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帶動了集團的業務增長,甚至一度被視為阿里巴巴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然而,阿里雲近年來增長緩慢。 資料顯示,從2020財年到2023財年,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率為%。 IDC資料顯示,2024年下半年,阿里雲國內市場份額從2024年下半年的37家提公升至37家8% 降至 326%,下降曲線明顯。
從2020財年到2023財年,阿里雲收入的同比增速幾乎直線下降。 放眼全球,雖然全球三大雲廠商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的業務增速也在放緩,但仍能維持在20%-30%左右,營業利潤率在30%-40%之間。 其中,亞馬遜AWS貢獻了亞馬遜今年第二季度(即阿里巴巴2024財年第一季度)近70%的利潤,而阿里雲為329%的利潤貢獻不足以與其作為世界第四大公司的地位相匹配。 內部管理失控令人擔憂除了份額和營收增速的下滑,阿里雲在內部運營管理方面也存在隱患。 例如,2024年雙11前後,阿里雲電話營銷員工利用工作便利私下獲取客戶***,並披露給經銷商員工,最終導致客戶投訴。 該事件於2024年由浙江省通訊管理局以處理投訴**的回函報告。 此外,阿里雲還暴露了員工腐敗等問題。 事實上,過去六年發生的四起重大技術事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阿里雲內部管理中的重大隱患。 以近期11月12日伺服器崩潰為例,受影響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美國、英國、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影響範圍在阿里雲歷史上是罕見的。 據相關資料顯示,阿里雲擁有超過300萬企業使用者,部分受影響的客戶可能因雲服務不可用而完全癱瘓。
11月12日,阿里雲伺服器在熱搜上崩潰。 2024年6月,阿里雲遭遇了持續近半小時的重大技術故障2024年3月,阿里雲再次發生宕機事故,影響部分網際網絡公司2024年12月,香港C區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對眾多客戶的業務造成重大影響,影響擴大到香港C區EBS、OSS、RDS等雲服務。 IT時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由於近期阿里雲在人員方面進行了一些所謂的“優化”,很可能相關伺服器運維人員的分配受到了影響,導致人員連線出現問題。 “管理也是乙個重要因素。 阿里巴巴全面推進各事業群及其子公司的獨立性、各實體之間的“公司化協議運作”、各事業群和合資格公司的獨立盈虧,因此,難以避免跨業務集團的支援而不受到利潤目標的影響。 “阿里雲持續的管理漏洞和重大技術事故引發了人們對阿里雲安全性的質疑。 在網路社交平台上,有網友表示,已經在考慮“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帥氣印章的頻繁更換,以“保持穩定”為重點。阿里雲的管理亂象還體現在管理職位的頻繁更替上。 2022 年 12 月香港發生重大技術事故約 10 天後,時任阿里雲 CEO 的張劍鋒突然宣布辭職,由張勇接任。 不到一年後,今年9月,吳永明接替張勇成為阿里雲CEO。
上任後,吳永明宣布暫停張勇剝離阿里雲並單獨上市的計畫,這被視為兒戲,讓外界對阿里雲乃至阿里巴巴內部重大決策過程充滿質疑。 吳永明說,“當時我想做這樣的拆分,主要是通過金融工程來凸顯商業價值。 當時,企業所處的總體環境非常好,這讓投資者看到了未來的增長趨勢。 現在環境已經改變。 我們沒有通過金融工程進一步投資,而是對其進行了增強,以提高其未來的增長和利潤,並向投資者展示雲業務的真正價值。 這或許可以印證此前的報道,阿里雲為了上市,片面追逐短期利潤,“給錢就幹”,導致專案管理和資源分配出現問題。 這也是阿里雲明確提出2024年減少專案制定訂單的原因。 專案管理問題、系統管理問題、技術事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可能會嚴重動搖阿里雲的根基,否則不到一年的時間,阿里雲就不會改變。 在經營環境持續低迷、人員優化等因素的夾擊下,很難想象阿里雲能保持高漲的“軍性”。 這一次,技術出身的吳永明又出山了,更有可能是“維穩”。 利潤穩定,軍隊士氣穩定,這也符合吳永明過去的領導風格。 繼續投資值得懷疑阿里雲是國內首家進入雲計算市場的企業,在技術和市場方面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 阿里雲將分拆上市計畫的中斷歸因於外部不利因素,但仔細研究財報發現,內部財務原因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除淘天集團和阿里雲外,其他四大事業群本季度總營收為686億元,大文娛樂同比增速最低為11%,國際數字商務增速最高為53%。 雖然以上四大業務的總營收加起來不如淘天集團,但淘天集團的營收增速只有4%,唯一低於淘天集團的營收增速的是阿里雲的2%,已經跌至谷底。 而前面提到的 329%的利潤貢獻可能是壓垮分拆計畫的最後一根稻草。 阿里雲在財報中表示:“在雲計算業務方面,阿里巴巴將堅持做兩件事,一是打造AI時代最開放的運營,為全行業提供穩定高效的AI基礎設施,支援各行各業的智慧型化轉型。二是打造開放繁榮的人工智慧生態。 “顯然,阿里雲希望將未來放在人工智慧上。 種種跡象表明,即使阿里雲將重心轉向AI人工智慧方向,短期內也未必能看到成果事實上,無論是為其他AI公司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還是打造AI生態圈,都意味著持續的投入。 AI是乙個需要巨大算力的領域,這種算力投入在前期尤為巨大。 因此,對硬體投資的要求非常高,包括CPU和GPU。 除了阿里雲對自身AI模型的投入外,還可能包括生態鏈各個環節參與者的培養,當然還有市場層面的培養。 阿里雲將長期擔任成本部門的現實,將迫使其依賴“搖錢樹”阿里巴巴集團。 然而,陶天集團的電商業務也受到直播電商和短線電商的嚴峻挑戰,營收增速放緩。 抖音電商2024年全年GMV將達141萬億元,短短兩年時間,接近2024年拼多多的規模,拼多多和淘天同為傳統電商公司。 今年前十個月,抖音電商GMV接近2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能否為阿里雲的可持續發展“輸血”也是乙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