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林58年中國畫創作群 主流價值是不變的核心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31

2024年12月20日起,“傳承會變——譚華林國畫創作群展”在湖北省美術學院展出。 作為湖北省美術學院“湖北組團”系列研究展的第六個,本次展覽立足於湖北省美術學院自2024年成立以來58年的發展歷程,聚焦中國幾代畫家風格蛻變和語言變遷的創作演變軌跡, 以及它們之間的持續關係,並試圖勾勒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乃至全國中國繪畫創作的演變。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多達45位,從“湖北三老”中的王霞洲、張振鐸,到90後出身的青年藝術家,包括湖北省美術學院的四位院長,以及湖北省美術學院到全國各地的藝術家, 年齡跨度近100歲。

展出的100多件作品,既有湖北三老、青川畫社代表的代表作,也有新生代青年藝術家的最新表現。

譚華林是湖北藝術創作的核心

“湖北組”系列研究展覽是湖北省美術學院常設學術展覽,自2024年起連續舉辦。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方志玲介紹,舉辦本次展覽的機會是,2024年是湖北美術學院建校60周年。 在建院50周年之際,湖北省美術學院推出系列學術展覽,系統梳理譚華林創作團隊的實力和作品。 這十年來,譚華林周圍發生了不少變化,新一輪的梳理也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

武昌檀花林作為藝術家群體的棲息地,是湖北省美術學院的所在地,也是幾代湖北著名藝術家創作和生活的聚集地。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大批著名藝術家陸續來到這裡工作。 有的駐留,有的離開,同樣,他們都成長為湖北乃至全國藝術界創作氛圍的中堅力量。 即使離開這裡,他們的創作理念也隨著他們不懈的藝術探索而綻放。 其中,譚華林的國畫創作團有近百人。

根據參展藝術家名單,學術總監張曉玲根據創作年齡和生理年齡,將45位參展藝術家分為五代

第一代:王霞洲、張振鐸、唐文軒、魏洋、周少華、邵勝朗、廖連貴、馮勁松、聶聶胤;

第二代:陳麗妍、劉文展、魏江瓊、方龍昌、吳良發、石江澄;

第三代:盧紹福、張軍、鐘如謙、魏錦繡、雷志雄、彭志剛、董吉寧、鄭強、彭太武、王巖、劉學志、徐曉華、丁竹軍;

**:羅斌、何波、周世峰、羅穎、沈偉、謝曉紅;

第五代:郝世明、陳雪良、**雷偉、劉秀林、尤洪瓊、高培瑜、葉聰、何習、歐陽新耀、王天宇。

據方志玲介紹,展覽原本打算分為山水、花鳥、人物等主題,但後來根據藝術家的年齡和加入譚華林創作組的時間順序進行調整,再根據作品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分為四個展廳。 其中,第一展廳展出的是第一代藝術家的作品,主要是湖北省三老、清川畫社的代表,其中就包括湖北省美術學院的四位院長第二、三展廳展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的創作力量,他們是湖北中國畫創作的中堅力量第四展廳由湖北省美術學院副院長謝曉紅領銜,展出學院在職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不乏近年來加入湖北美術學院的多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

跨越乙個世紀的中國畫創作變化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乙個好的藝術家善於表達時代,表達乙個時代的獨特精神,以及乙個人作為乙個獨立個體的視覺特徵。 “一方面,老一輩藝術家積極融合西方的現代表現形式、現代構圖和圖式另一方面,面對傳統,追求更傳統的筆墨技藝。

本次展覽以王霞洲、張振鐸在《湖北三位老人》中的作品拉開序幕。 2024年,湖北美術學院撤銷後,湖北省美術學院成立,王霞洲、張振鐸作為老一輩權威,成為譚華林中國畫創作團體最早的成員。 他們接受過現代中國畫的教育,同時又具有西方的視野,這在民族花鳥畫界是獨樹一幟的。 在他們身後,唐文軒、周少華、馮勁松、邵勝朗、聶聶腅等人各有特長。

唐文軒是湖北第一位用水墨表現寫實人物的藝術家,在全國聲名鵲起,80年代後重返花鳥畫創作。 他將傳統水墨畫、寫實手法和傳統文人氣息相結合,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周少華是湖北省美術學院復校後的首任院長,他大力支援和推動湖北新浪潮藝術的發展,同時在創作中尋求創新和變革,突破傳統圖式,將中國傳統筆墨的意義與西方的現代形式相融合作為清川畫社的核心人物之一,馮勁松的荷花不再用傳統手法精心勾勒輪廓,而是用幾塊大色塊代替,色彩與水墨的碰撞凸顯了現代構圖的感覺。 關注日常生活,關注現代人的情感,展現大膽和寬廣的胸懷,開放的結構,將傳統技法與現代視野相結合,成為他們的共同點。

左邊是陳立彥的作品《新倉》,右邊是廖連貴的作品《我們的醫生好好喊叫》。

從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初,創作勞動人民肖像、為工農兵服務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題材以英雄主義和現實主義為主。 譚華林的國畫創作小組,誕生了多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 其中,廖連貴創作的《我們的醫生好好喊叫》描繪了赤腳醫生響應號召的瞬間,形象樸實,身軀健壯,代表了社會主義建設中勞動人民的典型精神風貌陳立彥於2024年創作的《新倉》巧妙地將喜慶的氣氛與勞動人民的情感特徵結合起來,感情真實自然,這部作品被製作成版畫,在當時廣為流傳。

二、三展廳展出的作品涵蓋山水、人物、花鳥,是譚華林中國畫創作群的中堅力量。 在人物畫上,魏江瓊在《惠安姑娘》中突出了惠安的魅力和力量,劉文戰在《山人》中刻畫了山民的樸實與真誠。在山水畫方面,石江澄確立了長江作為自己山水畫創作的源頭,在長江題材的創作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張軍以畫武當雲陽山聞名,將傳統山水與主旋律創作融為一體在花鳥畫的創作上,羅穎的作品雖然以“天香”命名,但與傳統印象中的“國色天香”卻大相徑庭。 作品採用國畫中很少使用的綠與紅、綠的結合,色彩對比強烈,用傳統藝術表現現代人在城市喧囂中的情懷。

除了全職畫家,在譚華林的國畫創作群中,還有很多“半途而廢”的藝術家。 出身於當代藝術批評背景的沈偉,2024年後轉向花鳥畫。 因為他有很好的傳統修養,所以書法、篆刻、鑑賞都非常精通。 他深刻理解古典文人花鳥畫的精髓,結合現代水墨畫的視覺特點,將花鳥的自然風情融入筆墨的趣味之中,在形式和精神上展現花鳥的美與趣味。

在展覽中,您還可以看到師生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學習的起源。 陳立妍與兒子陳學良共同創作的作品《東坡藥膳美福》在第四展廳展出。 這幅作品原本是陳立妍的個人作品,今年元旦期間因新冠去世而未完成,最後由兒子陳學良補充,從構圖到題材再到技法,都是中國畫的傳統表現形式。 在這幅作品旁邊,陳學良的《最橙黃橙綠的時間》用中國畫的語言和手法描寫了一幅極具當代感的場景,展現了最火爆的助農直播。

譚華林的中國畫創作群的青春力量也令人矚目。 近年來,湖北省美術學院引進了一批青年藝術家。 留守兒童、鄉村建設、當代田園等各種題材,都出現在青年藝術家的創作中。 他們似乎也對主旋律的把握和大主題的創作感到自在。 96年出生的王天宇是本次展覽中最年輕的藝術家,帶來了兩幅大型公筆人物畫。 大場景中的細節尤為可圈可點,包括圖案的非常細緻的表達,以及區域性色彩的質感。

本次展覽從王霞洲的作品開始,到王天宇的作品結束,精心梳理了中國畫從湖北省美術學院成立至今的創作歷程。 參展藝術家中,年齡最大的出生於2024年,最小的出生於2024年,中間有幾代人,他們身上所反映的品味變化與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密切相關。

展覽開幕前,雅昌藝術網採訪了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的方志玲,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展覽主題和譚華林中國畫團,以及這個團對中國畫發展有什麼啟示。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方志玲。

[對話]。

雅昌藝術網:譚華林的國畫創作群是什麼樣的群體?您能告訴我們這個群體的出現和發展嗎?

方志玲:湖北省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的發展歷程,都離不開譚華林。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這裡是湖北藝術創作最集中的地方。 多年來,藝術院校、藝術院校、藝術院校在這裡分化融合,但始終是湖北藝術創作和教學的核心場所。 這一點一直沒有改變,直到湖北美術學院主體搬遷到藏龍島校區。

這些年來,譚華林匯集了眾多優秀的藝術家,有的一直堅守,有的從這裡走到全國各地,但他們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所以,算上群,像魏江瓊、鄭強等人,只要在譚華林留下痕跡和作品,都是譚華林中國畫創作團的成員。

雅昌藝術網: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傳承與變革”,如何理解?

方志玲:自從老紳士王霞洲開始學習繪畫,開始探索中西合璧的中國畫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湖北的藝術家們對藝術與時代的關係,以及藝術風格和時尚的變化,一直有著非常敏銳的呼應。 湖北省美術學院不僅強調主流文化的藝術性,而且重視傳統文化的當代性。 從展覽中可以看出,藝術家有自己的藝術探索,但總的來說,他是圍繞著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來做的。

因此,“成流會變”的核心觀點,就是時刻關注主流文化的藝術性和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同時時刻關注筆墨隨時代、藝術隨時代的變化。 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一定與中國藝術本身的發展息息相關。

雅昌藝術網:展覽的名稱是“變化”,在您看來,展覽在譚華林中國畫的創作群中呈現了哪些變化?

方志玲:縱觀整個展覽,這群藝術家不僅有不同年代的藝術家,而且每個人在不同的時代也進行了新的探索。

王霞洲和張振鐸屬於一代人,“湖北三老”主要體現了傳統繪畫與西方視野的結合,以及進入新中國後現實主義繪畫的結合。 從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以現實主義新水墨人物畫為主導的“徐江體系”成為新中國中國畫的主流,唐文軒、陳麗妍、廖連貴是其傑出代表。 改革開放後,藝術家們不再受政治干擾,更加注重對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湖北清川畫社、申舍的藝術家們力求用新的語言表達新時代的生活,強調民族文化傳統在藝術中的傳承和吸收, 同時在語言形式上受到西方現代繪畫的啟發。

新浪潮藝術傳播的85年代譚華林的中國畫創作群以開放的心態,在關注新思潮、新藝術的發展變化的同時,也反思了全球化對民族文化的衝擊,在創作中也體現了多元共存、相互促進的新特徵,不僅要扎根於人民,弘揚主旋律價值觀, 同時也要用創新的繪畫語言關注現實的社會問題,也要關注傳統語言的創新改造。從這些可以看出,藝術家對湖北省美術學院的感受不時變化,以及每屆比賽的多元化藝術探索。

年輕的70後、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藝術家與活躍於80年代的藝術家不同,他們往往沒有80年代的“現代焦慮”,普遍更注重繪畫語言的技巧,尤其是鞏壁畫的嚴謹能力。 與前輩相比,這些年輕藝術家顯得更加輕鬆,更注重繪畫本體論語言的純粹性。

雅昌藝術網:本次展覽對中國畫有何思考?譚華林的中國畫創作小組對當下的中國畫創作有什麼啟示?

方志玲:從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譚華林中國畫創作群體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發展和演變,也可以反映出新中國幾代中國畫家不斷的藝術轉型,以及他們面臨的不同社會和學術問題。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譚華林對中國畫創作群體的探索一直緊跟中國發展的潮流,藝術觀和作品的變化,展現了藝術家們廣闊的視野、對主流價值觀的堅守和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堅守。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畫該如何傳承潮流,創造新的光彩,這是擺在中國年輕畫家面前的新課題,也是“傳承潮流”展覽應有的意義。

相關問題答案

    戚白石筆墨在國畫中的特點,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傳承與發展

    齊白石是中國畫的大師之一,其水墨畫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法而聞名。在他的畫作中,水墨和色彩的運用極為重要,這不僅決定了繪畫的色調和明暗,而且賦予了作品獨特的情感和內涵。.齊白石在墨水運用上非常獨特。他善於利用乾濕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他經常用厚墨突出畫面主體,用淺墨襯托背景,使畫面...

    中國畫有什麼特點?

    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魅力。國畫強調意境和韻律的生動性,注重毛墨和宣紙的運用,以及畫面整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本文將詳細介紹中國畫的特點,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種傳統藝術形式。意境之美。中國畫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其意境之美。中國畫追求超越形式的境界,通過畫...

    中國畫有什麼特點?

    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獨特的特色和藝術價值。下面說明中國畫的特點 一 以線為模型進行建模的主要手段。中國畫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通過線條的勾勒和拓片,表現物體的形態 質感和魅力。線條的運用在中國畫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表現了物體的形式,還表達了畫家的情感和意境。國畫中的線條講究力量 ...

    戚白石國畫中水墨色彩的特點

    戚白石國畫中水墨色彩的特點 齊白石是中國畫界的傑出代表,其作品以獨特的水墨和色彩運用而聞名。他的畫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法受到世人的讚譽。本文將詳細介紹齊白石在中國畫中運用水墨和色彩的特點。一 油墨的特點。.筆觸很平靜。齊白石用墨的特點之一,就是筆觸沉穩。在他的作品中,墨色渾厚沉穩,...

    在中國畫中,蘭花是筆墨的始祖

    中國畫 水墨陳莊,專注於國畫與文字創作的原創賬號,創作起來並不容易,閱讀前請留意。蘭花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題材之一,也是中國文人喜歡描繪的物件。它代表著優雅 純潔 謙虛 寧靜的品質,被視為中國文人精神的象徵。因此,畫蘭花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的體現。蘭花是筆墨的始祖,畫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