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在分析該公司的母嬰業務資料時發現,今年的交易量遠低於往年。
同事們紛紛感嘆,這是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反映,也是我們業績難以改善的原因。
我們互相開玩笑說,公司裡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為公司做貢獻,老闆一氣之下生了兩個孩子,為長生不老做準備。
這時,一位老同事突然插話,語氣嚴肅地說道:
你們這些年輕人,會後悔沒有孩子,死後怎麼辦?
我們都對他的話感到非常尷尬,以至於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只有蕭麗反應很快,幽默的說道
我死了,我在這裡關心什麼,只有我樓上樓下的鄰居在乎。
老同事聽到這話,氣得半死,砰的一聲關上了門,大概是找別的同事來吐槽當代年輕人的自私。
像我的老同事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很擔心
找不到工作怎麼辦?結婚不了怎麼辦?如果我不能生孩子,我該怎麼辦?如果我的孩子長大後對習不好,我該怎麼辦?下班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他們不理解也不接受:
找不到工作不一定是失敗,找不到伴侶不一定是孤獨,不能生孩子不一定是悲傷......
他們也不尊重別人的選擇,覺得別人的生活方式一定和自己一樣,否則就是不正常、不合理的。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他們開始擔心自己是否體面地死去。
事實上,生不生孩子並不能改變我們都會死的事實。
前不久,我看到上海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發了寶寶,這讓我很驚訝。
因為我記得她沒結婚,怎麼突然生了孩子?
我好奇地問她,她告訴我她沒有男朋友,但她一直想要乙個自己的孩子,所以她通過某個地方的精子庫做了試管嬰兒。
聽了她的話,我不禁佩服她的勇氣和決心。
在這個社會,非婚生子和單親媽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很容易招致別人的指責和嘲笑。
尤其是那些思想保守的人,他們認為只有結婚生子是正常的,其他都是大叛逆和道德敗壞。
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想法來自**?
社會的規則和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為制定的。
而且,這些規則和觀念往往旨在維護一些強勢集團的利益,同時限制一些弱勢集團的自由。
否則,頻繁的新聞會讓我們看到:
有些人就是不遵守規則,為所欲為。
這些年來,我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很多事情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我們只是被社會的期望和壓力所迷惑。
考不上好大學,不一定就沒有機會;
如果你不進入系統,你不一定沒有安全感;
如果你不結婚,你不一定沒有幸福。
我們從小就害怕,好像如果我們不按照一些世俗的標準生活,我們將一事無成,會被人看不起。
事實上,當我們真正經歷這些階段時,我們會發現:
那些所謂的標準根本不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因素。
我們之所以疲憊,往往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的意見,太在乎自己的面子。
我們害怕,如果我們考不上一所好的大學,我們會讓父母失望,讓自己感到自卑;
我們害怕找不到好工作,就會被人看不起,被人嘲笑;
我們害怕,如果買不起學區的房子,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會很尷尬。
我們的虛榮心使我們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使我們無法區分什麼是真正的需要,什麼是無用的慾望。
我們把別人的眼光看作是衡量自己的標尺,把別人的讚美看作是人生的獎賞。
但我們不知道,我們已經迷失了自己,迷失在世界的迷宮中。
事實上,沒有人真正關心我們過得怎麼樣,那些喜歡評判的人只是無聊或不滿意。
他們自己被社會的規則所束縛,當他們看到有人敢於與眾不同時,他們會感到不平衡,他們會想要壓制或詆毀。
但是,只要我們不在乎他們怎麼想,只要我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那麼人生就會有很多可能,也會有很多自由。
很多所謂的錯誤只是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服從、服從、給予。
我們被灌輸的是一種單一的價值觀,而被忽視的是我們的個性和天賦。
社會也是如此,它對“好人”的定義往往是那些“合群”的人,那些不出人頭地的人,那些不惹麻煩的人。
而那些敢於與眾不同、敢於突破、敢於創新的人,總是被排斥、批評、嘲笑。
我見過很多所謂的成年人,他們的身體已經長大了,但他們的思想卻停留在青少年時期。
他們過著平庸的生活,他們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意義,他們的生命被浪費了;
還有一些人忙於應對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也有人非常困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活著。
如果你問他們是否好笑,他們會翻白眼: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嗎?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想成為老師、科學家、太空人......沒有人,除了那些從未想過做自己的人。
也許我們應該考慮一下:
未來,你是否必須生活在別人給出的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