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回老家旅行
文:張玉倩
11月27日,正值初冬,天氣忽暖冷暖,雖然是最難休息的,但難以阻擋澎湃的慾望和急切的腳步。 惠民縣老年大學寫作班的楊少軍老師組織我們寫作班的7名學生組成團隊,在我們孫子的故鄉開始了一次難忘的遊學之旅。
上午9點,我們一行九人來到了第一次遊學——孫子兵法城。
兵影城是孫子故里人為紀念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充分挖掘和弘揚孫子文化而打造的秦漢大型園林綜合體。 《兵棋城》由15個大廳和22個側室組成,整個建築群古色古香,充滿漢族韻味。 亭台樓閣,古井古泉,相互映襯,蜿蜒的小路是青竹,古柏垂柳,搖曳生姿。 是惠民人民用全縣的力量、全民的智慧建造的又一座文旅宮殿。
《孫子兵法》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和最廣泛的中國古代書籍之一。 《孫子兵法》曾被譽為“前孫子,孫子不會落下”之稱。那些有孫子的人不會拋棄他們的孫子”。 它所闡述的戰略思想和哲學思想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豐富,邏輯嚴謹嚴謹。 被後人譽為“武俠聖書,軍人絕唱”。 心中不捨,我趕往第二個遊學地點。
上午10點,我們一行來到了孫子老家的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原為國有沙沃林場,占地7380畝,林地6286畝,苗圃200畝,包括生態林、經濟林、用材林、防護林等。 為混合經營林場,人工植被覆蓋率達92%以上,屬省級自然保護區。 景區內森林生長茂盛,植被多樣,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是現代都市休閒度假的理想聖地。 孫子故里森林公園是惠民縣“北兵南黃河東溫泉西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渤海地區獨具特色的生態園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享有“天然氧吧”之稱, 這是當之無愧的。
園內有樹齡超過60年的楊樹和刺槐36種。 俗話說:林中有鳥,林中鳥類有花喜鵲、啄木鳥、金鶯、鷹、白鷺等50餘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是魯北平原難得一見的森林景觀,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價值,因每年白鷺聚集而被稱為“白鷺林”。
采風組女學生劉鴻飛高興地說:“今天,我們這群人一定有個大富翁。深秋乙個多月,天天霧濛濛的,雨雨交加,大家都看今天天氣有多好,風很美,天空晴朗,秋天又高又涼,天空很藍,陽光很暖和,微風很甜,很適合團體遊學。 班裡最年長的老師楊洪生老師高興地說:“我們都是有福的人!這讓每個人都笑了。 笑容滿面,人們在現場,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足以讓我們流連忘返。
下午兩點,我們采風組全體員工來到渤海老區舊址和濱州市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基地。 基地始建於2024年8月,占地面積8500平方公尺,分為6個展區,系統總結回顧了2024年至2024年渤海老區軍民共同支援抗戰、共贏光輝歷史。
走進大廳,在敘述者的精彩解說中:我們看到牆體兩側的四組浮雕,展現了老渤海地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軍參戰、擁軍擁戰的場景,真實再現了渤海革命老區軍民的深情, 生動詮釋了“百折不撓”的“老渤海精神”的靈魂,體現了老渤海人的堅強意志。抗日戰爭時期,渤海地區的鬥爭形勢複雜而殘酷。 但是,渤海地區廣大軍民並沒有被困難和危險所嚇倒,乙個群體倒下了,乙個群體又站了起來,他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頑強拼搏,取得了乙個又乙個勝利。
“顧全大局”是“老渤海精神”的品格。 解放戰爭時期,老渤海人民用50%至70%的收入用於糧食和物資,支援前線。 **元帥曾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渤海海戰乃至解放戰爭的勝利,都是老渤海山東省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用擔架抬出來的。
“艱苦奮鬥”是“老渤海精神”的精髓,體現了人民深厚的人格。 渤海地區原本是鹽鹼地,沒有飲用水,沒有草,條件極其艱苦,但正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渤海地區的軍民們迎難而上,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把沙漠變成了糧倉, 並選定了堅實的革命根據地。
“無私奉獻”是“老渤海精神”的具體體現,彰顯了老渤海崇高的精神境界。 解放戰爭時期,老渤海區是全國唯一沒有被國民黨反動勢力占領的紅色土地。 在艱苦奮鬥的歲月裡,渤海區人民始終堅定不移地追隨共產黨,懷著拆家解難的遠大志,無條件服從革命事業的需要,熱情參軍參戰,擁軍支援前線。 他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聽著解說員深情的講解,我們對腳下的紅土地有了深刻的理解,從心底裡愛著腳下的紅土地,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渴望用手中的筆讚美腳下的紅海。
這次活動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體會了很多,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愛黨愛國的認識,更好地理解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
大家都深感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大家都說要像今天這樣多舉辦活動,甚至長期持續。
雖然事件已經結束,但我的靈魂仍然在徘徊,難以平靜,精神世界裡難以形容的紅色感覺繼續蔓延。 人不老,愛情還沒結束,我期待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