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首先要加強農業,農業強了,國家才能強。 在2024年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做好以鄉村振興為重點的“三農”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努力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2024年,銀行保險業在推進農業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同心協力,為“三農”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水,為經濟持續向好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專注於關鍵領域。
拓展優化結構,滿足融資需求
近年來,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支援力度,通過提高信貸水平、創新金融產品等措施,不斷提高金融助農力量的質量和效率。
信貸資源總額擴大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資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我國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為5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6家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萬億元。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農村中小銀行堅持支援鄉村振興、支援小農村》顯示,全國共有農村中小銀行3862家,其中縣域70%以上,營業網點近8萬家。
截至2024年6月底,農村中小銀行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15家4萬億元,161萬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佔貸款總額的近八成,是農業和小企業金融扶持的主力軍。
農產品創新與優化——
涉農金融產品不斷創新。 例如,北京農商銀行推出了板栗收購貸款、宅基地建房貸款、新建住宅(經營)貸款、鄉村旅遊貸款等一批特色農業貸款上海農商銀行推出“三農”貸款系列,包括新農村建設專案貸款、家庭農場個人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等產品,銀行金融機構為農村使用者提供專項農業貸款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民資金需求由常熟農商銀行發起的幸福村鎮銀行,結合當地風土人情、農村經濟、產業特點,開發了蘑菇、烤煙、溫室、交通等30餘筆專項貸款,著力滿足客戶差異化貸款需求。
擴大商業銀行農業、農村、農村專項債發行規模。 據中債網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張家港銀行、江南農商銀行、珠海農商銀行等10余家銀行機構發行“三農”專項債。
融資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農村(縣及以下)貸款餘額為46筆6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9個百分點;增加 5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8萬億元。 農村農戶貸款餘額為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4個百分點;增加 169萬億元,同比增加3061億元。 農業貸款餘額為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7112億元,同比增加2077億元。
注重機制建設。
優化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
長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持續推動和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援鄉村振興,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降低融資成本,滿足融資需求。
監管政策持續引領——
2024年以來,原銀保監會先後印發《關於做好2024年銀行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關於2024年銀行保險業鄉村振興高質量服務的通知》、《全國鄉村振興重點縣級支援工作方案》、 《農業保險核保理賠管理辦法》《農業保險精算條例(試行)》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指導規劃銀行和保險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方面下功夫。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多次印發關於做好金融支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政策檔案,要求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切實加大“農業、農村、農村”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 這意味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金融服務的物件和重點將逐步向農業和農村地區傾斜。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苗說。
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石。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推進建立“信貸使用者”、“信用村”和“信貸鎮(鎮)”,積極開展全村授信保障工作。
通過“信用村”和“信用使用者”建設的廣泛發展,解決了農村貸款問題,做到“每家每戶都能授信,每家每戶都能貸款,每個村都有人辦”,信用村累計考核佔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 農牧業信貸使用者佔農牧民家庭總數的70%以上。“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表示。
科技賦能,降低融資成本
近年來,隨著大資料等金融科技的發展,“資料多差事,客戶少辦事”和“貸款換場”成為現實。 多家商業銀行表示,通過加快推進科技賦能,將各類“三農”資料資源線上整合,豐富資料維度充分發揮網點和人力資源線下優勢,加強與基層黨組織的合作,線上線下融合,為農民提供精準畫像和普世信用。
專注於保險保障。
擴大面積,提高產品標準,優化服務體系
2022**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必須把人力投入、物力資源配置、財力資源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保險成為保險業助力“三農”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面積的擴大和產品的新增不斷推進——
今年4月,原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做好銀行保險業全面推進2024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保險公司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拓展,擴大全價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面, 因地制宜,對當地優勢特色農產品進行保險。研發滿足農民需求的人壽保險產品。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已基本形成以成本保證產品為基礎的農業保險產品供應體系,共同開發產出險、收益險、指數險等多種創新產品。 從糧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到林牧漁業產品,農業保險的覆蓋面逐步擴大。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0月,農險保費收入達1328億元,同比增長1868%。
優化減量服務體系——
2024年初,原銀保監會印發《關於積極開展財產險行業減險服務的意見》,要求財產保險業以服務人民、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穩定為降風險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降低隱患和重大風險為目的,積極協助參保企業開展減險工作損害。
今年以來,多地遭受颱風、暴雨襲擊,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保險公司圍繞農業生產風險,加快從風險等價管理向減值管理轉變,將原有的被動承保理賠擴充為一體,建立承保、防災、救災、理賠一體化的風險管理體系,更加注重防災減災和風險災害事前和事中處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教授王**說。
例如,在去年乾旱期間,保險公司主動向投保地區捐贈抽水裝置,幫助灌溉農田例如,在颱風初期,安排工作人員幫助清理溝渠,組織早稻收割例如,為農民提供電子氣象證書、氣象文字預報、常規5天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資訊、農業建議等多項增值功能。
提高核保和理賠效率
2022**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強農業強國建設的新任務和新目標,進一步明確了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任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財務需求,提高承保理賠效率,保險公司聚焦承保理賠業務中的痛點和突出問題,聚焦線上化、數位化目標,將技術與業務緊密結合,推動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服務能力提公升、業務管理模式改革和商業模式創新, 推出系列農業保險科技產品,強化技術賦能,優化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充分發揮農業保險防災減災作用。災後理賠作用有效服務於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
銀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司原副司長盧玉華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三屆全國災害管理與風險防範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保險在重大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中所佔比越來越大。 特別是今年7月底以來發生的特大災害,短短乙個月時間,預賠金額就突破了70億元。 “保險業之所以沒有'脫鏈',是因為近年來保險業實施的線上服務,為快速支付賠償和全額賠償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
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大金融投入發展普惠金融支援鄉村振興,不斷提公升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 就銀行業而言,要構建層次清晰、優勢互補、競爭合作的銀行機構服務格局。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指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 今年以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銀行保險機構加大了對“三農”地區的金融資源投入,推動完善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援。建設農業強國。
記者:方文斌,杜曉金。
真習編輯:王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