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我們為什麼需要它?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氧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的主要能量**。 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細胞的能量貨幣,為各種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它們幾乎完全依賴葡萄糖作為能量。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和質量會影響身體的血糖水平。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是人體能量的重要指標,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血糖或低血糖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神經病變等。
因此,我們需要適量攝入碳水化合物,以滿足人體的能量需求,同時保持血糖穩定,維持人體健康。
碳水化合物有哪些型別?如何區分優質碳水化合物,根據其不同的化學結構和生理作用,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醣類。 糖分為單醣、雙醣和糖醇。 單醣是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單位,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或結合成其他型別的碳水化合物。 雙醣是由蔗糖、乳糖、麥芽糖等兩種單醣連線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需要經過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低聚醣。 低聚醣是由2 10種單醣組成的碳水化合物,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其甜度低於醣類,對血糖的影響也很小,但其主要作用是充當益生元,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生態,增強免疫力。
多醣。 多醣是由澱粉、糖原、纖維素、果膠等10多種單醣組成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也是最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它們的消化吸收需要經過多個步驟,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最近發表了一項大型前瞻性佇列研究,該研究跟蹤了來自18個國家的1000多萬成年人,以觀察他們的飲食、能量攝入、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與高脂肪飲食相比,低質量的碳水化合物更有可能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總死亡率呈正相關,即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越高,總死亡率越高。 相反,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總死亡率呈負相關,即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越高,總死亡率越低。
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正相關,即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越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高。 相反,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呈負相關,即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越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低。
脂肪攝入量與總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血管發病率呈負相關,即脂肪攝入量越高,這些指標越低。 然而,當脂肪攝入量超過總能量攝入量的35%時,這種負相關效應就會消失,即高脂肪攝入量也會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同型別的脂肪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影響。 飽和脂肪攝入量與總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正相關,即飽和脂肪攝入量越高,這些指標越高。 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的攝入量都與這些指標呈負相關,即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的攝入量越高,這些指標越低。
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與高脂肪飲食相比,低質量碳水化合物更有可能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我們應該減少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如白麵包、白公尺飯、蛋糕、餅乾、糖果、甜飲料等,增加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如燕麥、全麥麵包、糙公尺、豆類、蔬菜、水果等。
結論: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 然而,並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對人體有益,低質量的碳水化合物比高脂肪飲食更容易增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是最近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大型前瞻性佇列研究的發現,該研究跟蹤了來自18個國家的1000多萬成年人,並研究了他們的飲食,能量攝入,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乙個重要的啟示,即我們應該選擇和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以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健康。 要減少低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同時適量攝入脂肪,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這樣才能做到均衡飲食,預防死亡和心血管疾病,追求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