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孫亞楠. 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近日正式成立,京津冀文物局攜手打造全國首個“大考古”聯盟。 展望未來,三地七大考古單位將以六裡河考古基地為中心,圍繞燕文化考古開展戰略合作,推動京津冀考古協同發展。
燕文化形成於西周,延續了3000多年,發展成為寬巨集大、寬容、共生的地域文化。 京津冀地區都屬於燕文化圈的輻射範圍,北京六里河、河北燕霞渡、天津張家園遺址印證了燕文化在不同時空的複雜性和統一性。 可以說,京津冀地區一體化,人與人親近,文化同源,更有必要結成“大考古”聯盟。
考古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新時代的考古學需要從“大考古學”的角度進行大格局、大視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三地考古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之間的合作渠道尚未全面打通,多學科合作和跨區域資源整合相對有限課題研究統籌規劃不足,燕文化考古理論體系建設缺失如今,有了“大考古”聯盟搭建平台、整合力量,考古研究不再受地域束縛,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例如,北京六里河遺址附近的大石河沿岸,進入河北的朱馬河流域,京冀流域聯合考古調查已提上日程。 通過實戰培訓,各方可以全面梳理發掘資料,配合編寫調查報告,更有利於促進考古研究向縱向深入發展。
構建京津冀考古協同發展新格局,重點是融合、協調、扎根、資源共享。 釐清頂層設計只是第一步,理順機制後,協同局面才有更深拓展的可能。 在技術手段上,北京市高校院所眾多,科研力量雄厚,考古儀器裝置精良,未來可進一步向天津、河北開放在人才培養方面,三地可依託幾大考古遺址建立實踐學習和習基地,共同培養多層次考古人才在成果利用方面,京津冀三地可聯合策劃展覽,開設燕文化博物館,聯合開展公共考古活動,講好燕文化的原創故事。 此外,還可以強化考古遺址集群效應,將六里河等考古基地打造成為集科研、展示、文物保護於一體的國際考古工作站。 在多機構專業團隊、多學科聯合攻關、“科技+考古”深入田野的支撐下,看不見的邊界將不復存在,京津冀地區整體考古研究水平無疑將產生質的飛躍。
密不可分的地理關係塑造了京津冀的文化根源,燕昭文明的歷史傳承孕育了京津冀的文化底蘊,是三地協同發展的力量源泉。 我們期待優化配置更多協同資源,加快流通,助推更多“1+1+1 3”協同成果。
宣告: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郵件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處理。 電子郵件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