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作家協會舉辦了一場關於阿舍爾長篇小說《安娜河畔》的研討會,評論家和學者齊聚一堂,對作品進行評論。
《在安娜河畔》是阿舍爾的最新長片**,講述了以明雙泉家族為代表的建設者們在建造鬱鬱蔥蔥的農場過程中的人生歷程。 ** 它從多個角度、多方向描繪了邊疆建設的壯麗事業和巨變,以及邊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珍貴。
中國作家協會創新研究部副主任楊娜表示,《在安娜河畔》是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畫發起的又一部優秀文學作品,書寫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發展史,豐富了中國現代化的文學表達。
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何少軍表示,阿舍心中有愛,她以全新的方式書寫**中的人物,她愛他們,理解他們,並通過他們書寫人性的美好。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認為,阿舍爾以特殊的視角書寫了兵團的建設史,以細膩密集的筆觸完成了巨集大敘事,蘊含著許多複雜而微妙的感情。 “這部作品書寫了幾代人的人生,從兵團建設的大方面,也寫出了兵團成員的奉獻奉獻,從普通人頑強的態度和信念的小方面,書寫了自己光明的人生跋涉。 ”
《文藝報》原總編輯梁紅英表示,《在安娜河畔》將討論與敘事、敘事與抒情完美融合,阿舍爾對新疆這片土地上的山川特別熟悉,也非常喜歡。
《在安娜河畔》具有“自然雕刻”的質感和簡約的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院教授張莉評價說,《在安娜河畔》是對生活的回歸,是對情感本身的回歸,是對人本身的寫作。 “這**首先是一部非常沉重的情感作品,是一部充滿愛意的作品。 作家重塑了兵團人民的情感,她對世界的理解充滿了深情。 所以讀者會在**中看到,陌生人因為在兵團的生活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感情甚至超越了血緣關係。 ”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剛認為,《在安娜河畔》有三個主角:時代、地域、冰團的幾代人。 “看完這篇**,有一種被流水沖刷過的寧靜感。 整個故事圍繞著情感展開,人物的情感糾葛構成了敘事向前推進的唯一動力,情感的戲劇性也為全文帶來了閱讀的魅力。 ”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畫辦公室、北京出版集團、寧夏文聯、黃河出版傳媒集團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