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夜的降雪,河南充滿魅力的雪景被刷得一塵不染。但是,下雪天濕滑的路面也給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根據各地區門診部資料,下雪當天和下雪後3天左右是骨折和跌倒最常見的時期。 那麼,雪后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如果我跌倒了,我該怎麼辦?看看這個“防摔秘籍”!
提示1:像“企鵝”一樣走路。
降雪後,氣溫驟降,路面濕滑,行人容易跌倒。 這裡有乙個常見的誤區需要提醒,那就是下雪後出門盡量不要把手放在口袋裡。 河南省人民醫院手足顯微與傷口修復科主任醫師馮帥提醒,由於冬季氣溫較低,人們走路時有把手插在口袋裡的習,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一旦摔倒,雙手就無法起到支撐和保護的作用。
馮帥. 走路時,人們通常將體重放在雙腿之間。 由於腿部與地面成一定角度,因此在積雪或結冰的道路上很容易向後摔倒。
行走姿勢示意圖,來源網路。
調整走路姿勢,大大降低跌倒的概率。 我們可以參考企鵝走路的樣子,雙臂伸向身體兩側,腳呈八字形,膝蓋微微彎曲,小步向前走。 馮帥說,在雪地上行走時,要把重心向前移動,盡量讓腳底接觸地面,讓小腿垂直於地面。
同時,建議盡量避免大理石、瓷磚、結冰等光滑路面。 馮帥說,老人要盡量避免下雪後出行,如果需要外出,盡量有家人陪同。 根據身體狀況,也可以使用拐杖和其他輔助裝置。
提示 2:跌倒後,腕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最有可能骨折。
跌倒後最常見的 3 個骨折部位是手腕、臀部和腳踝。 馮帥告訴記者,大多數人滑倒後的第一反應是用手支撐地面,這會導致摔倒的力量通過手腕傳遞到前臂,導致橈骨遠端骨折。 因此,最常見的雪后骨折型別是手腕骨折。
踝關節扭傷示意圖。 圖為河南省人民醫院手繪手足顯微及傷口修復外科醫生。
臀部的軟組織比較厚,如果不小心摔倒了,正確的做法是盡量讓臀部先著地,減少或避免上肢支撐。 馮帥說,摔倒後的正確做法是先原地觀察傷勢。 如果脖子沒有疼痛,您可以稍微移動頭部,然後嘗試用手支撐地面。
跌倒後,應牢記“頭頸背痛,暫時不要動,等待搶救,避免加重”的原則,如果受傷部位的某一部分很痛,不要用力支撐,不正確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骨折加重移位。
馮帥提醒,如果受傷部位在脊柱和頭頸部,不要隨意移動患者,很容易帶來二次傷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四肢癱瘓。
提示3:使用保暖的衣服和防滑鞋來解鎖裝備加成。
如果您確實想外出,請做好防滑準備。
石明偉的工作照片。
下雪天路面容易打滑,所以要選擇一雙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疾病預防治療科(綜合**區)主任石明偉建議,最好穿一雙高幫防滑鞋,這樣可以保護腳踝,防止滑倒。 女士不應穿高跟鞋。
下雪後,路上的行人穿著厚厚的衣服。
選擇厚衣服也很重要。 石明偉說,可以穿保暖的衣服、帽子、手套等保暖用品。 需要注意的是,褲子不宜太長,以免踩到下擺而摔倒。
提示4:警惕雪盲症,並始終使用“眼睛”來保護眼睛。
有網友表示,在雪地裡走久了會覺得眼睛不舒服,好奇自己是不是患上了雪盲症。
徐璐. 為此,記者聯絡了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區眼科主治醫師徐璐,為廣大網友普及了雪后如何“護眼”。
雪盲症是一種急性光源眼病,是由紫外線引起的角膜和結膜上皮損傷引起的炎症。 經常出現眼瞼紅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和無法睜開眼睛的症狀。 徐璐解釋說,因為雪對陽光的反射率很高,所以直視雪就像直視太陽一樣。 在某些地方,即使在陰天,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長時間在雪地中不受保護的情況下,也會發生雪盲症,因為不平整的雪形成了多個凹面,反射更強烈的陽光。
滑雪登山或高山工人、在雪地裡玩耍的孩子和開車的司機是最容易患雪盲症的人。 徐璐表示,患者不需要過度恐慌,強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一般可以在就醫後24小時內開始癒合,兩三天就能恢復。
看雪或長時間在雪地裡行走時,最好戴上太陽鏡或防護眼鏡。 如果您感到眼睛不適,最好閉上眼睛休息。 及時移至陰暗處,減少用眼,但不要熱敷。 徐璐說。
保持良好的視力,也能為雪后的旅行“保駕護航”。 (王一瀟、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