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托克得名於海參,清初的中國人可以在這裡收穫大量的海參,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土地被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國清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今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外東北的一顆明珠,日本海西岸的優秀港口城市,冬天掀起刺骨的寒流,夏天讓太平洋潮濕的海風吹拂,告訴遠處的中國人,這是乙個離家百餘年的流浪者。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於歐亞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日本海西岸以東,與庫頁島隔海相望,距莫斯科9288公里,距北京僅1300多公里。
順便問一下,當時沙皇俄國為什麼要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因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語中是“統治東方”的意思,所以足以說明沙皇俄國的野心是多麼瘋狂。
唐朝以前,符拉迪沃斯托克由中國古代北方許多少數民族政權管理,如鬼牙、匈奴、鮮卑等,公元668年,唐高宗出兵征服高句麗(即現在的朝鮮半島),並在平壤地區建立了安東都保護國, 當時還是個小漁村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被納入安東大都會保護國的管轄範圍,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唐玄宗時期被劃歸當時的附庸國——渤海國進行管理。
宋代時,符拉迪沃斯托克先是屬於契丹人遼國上京路的管轄範圍,後又屬於晉代所轄的上京路管轄,元代時期永明市屬於遼陽省的管轄範圍。
明末年,努爾幹都師建立後晉王朝後,由後晉國統治,清朝統一後,由吉林將軍轄下的寧谷塔副都統治。
康熙時期,清**與沙俄簽訂了《尼布丘條約》,明確規定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在的地區屬於清朝,此時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由清朝吉林將領寧谷副都管轄,正式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 並建立了駐紮少量部隊的警衛站,成為軍事要塞。
2024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朝與沙俄簽訂了不平等的《愛會條約》,規定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由中俄共同管理。 2024年,清朝再次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內的庫頁島。 符拉迪沃斯托克不僅被沙皇俄國占領,而且成為沙皇俄國在遠東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也成為沙皇俄國侵略中國的前沿前哨和集結點。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趁北洋爆發“十月革命”之機,沙特國內政局動盪,北洋出兵跟隨英、法、美、日協約國等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廟街、伯利、雙子城等東北重要城市定居, 但這並不等同於中國收復了東北外圍的土地。到 1920 年,中隊和協約國也被迫撤出。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軍事價值不僅是俄羅斯在遠東統治的軍事基地,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在東方的主要補給港和大後方。 因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也是西伯利亞大鐵路與太平洋航線之間的重要中轉站。 二戰期間,蘇聯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主要港口被德國海軍封鎖,盟國特別是美國的援助只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下船,然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往歐洲戰區。
原本居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是漢族、滿族朝鮮族等民族,在被沙俄占領後,這裡的人們被迫搬遷或被**,據有關資料顯示,只有在蘇維埃時期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很多中國人都是**,導致符拉迪沃斯托克現在基本上是俄羅斯人,其他民族的人可以忽略不計。
2024年蘇聯解體後,中俄兩國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式承認符拉迪沃斯托克為俄羅斯領土。
至此,這片千年中國領土,已經完全變成了另乙個國家的領土。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損失是中國失去了在日本海擁有重要港口的機會,這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是重大損失。
今天,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遠東聯邦區的行政中心,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基地。 建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國立經濟服務大學、遠東高等海洋工程學院、遠東水產科技大學、遠東州立大學等12所大學,為俄羅斯遠東地區培養了大量人才。 同時,它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地,既是俄羅斯維持遠東統治的軍事基地,也是俄羅斯維護亞太利益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