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2024年生於湖南省株洲市。
2024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
2024年畢業於**美術學院壁畫系研究生班。
他目前在**美術學院附屬高中任教。
展覽作品:2024年作品《夜灘》《夜思》參加“中國新寫實繪畫展”(中國美術館)。
2024年作品《蔡義將軍》參加“辛亥革命100周年展”(中國美術館)。
2024年作品《小鬼當家》參加湖南藝術展(中國美術館)。
2024年作品《空房間》參加中國油畫創作與融合展(首都博物館)。
2024年作品《鏡面化妝》參加中國首屆油畫肖像展(北京凱盛美術館)。
2024年作品《窗前》參加首屆中國油畫百人作品展(上海美術館)。
2024年作品《立志》參加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24年,他的作品《擠壓》參加了千禧年展覽。
2024年,作品《笑話》參加北京即時作品展。
2024年,作品《笑話1》參加美術學院學生展。
2024年作品《失明》參加中國書畫展。
2024年作品《潔淨地帶》參加湖南省首屆油畫學會作品展。
2024年作品《金珠媽公尺》參加湖南省第二屆當代油畫展。
在我看來,千面萬美的藝術,其實只是各種低聲說的話。 繪畫是語言,文字是語言,影象是語言。 為什麼它們都是語言?因為我們都是看花、賞月、賞落葉、愁愁、聽風、感受情懷的人,除了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外,我們比其他動物要先進一點,而且很大一部分其實是會用語言的。 各種語言,藝術的語言,何靜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只是被動地,不是單獨創造藝術,而是被已經存在的藝術所培育,”他說。 我想借別人來表達自己,我想背負一些與我個人無關的問題。 看來,這個世界所剩無幾的空間,只有堆在別人的骨頭上,才有高度。 我們太在乎藝術,我們被藝術疏遠了。 ”
因為藝術的語言已經變得太多、太飽滿,以至於不能成為負擔,所以他張著嘴不斷重複著前輩們的話,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類似《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悖論。 所以,很難對何靜的畫作進行評論,因為他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他不想背負別人的文字負擔太多,但又要從積累的知識體系中抽取與他畫作相對應的儲備來解讀和解構,一是在做減法, 另乙個是加法,這本身就是乙個悖論。
其次,他總是在變化,他的畫風格在變化,他的思想在變化,用停滯和靜止的詞語來解釋流動的思想和閃爍的畫筆是乙個悖論。 我覺得他的畫總是未完成的,這段文字可以算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 讓未完成的文字詮釋未完成的畫作,乙個人一生中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而這段文字只是在此時此地踏入畫作。
一想到茨威格遇見羅曼·羅蘭,他就被文字與現實的分歧所折磨,而關懷的羅蘭只對他說了一句話:“藝術可以滿足我們每乙個人,但在現實中卻毫無用處。 “是的,藝術是無用的,但它滿足了所有人,這就是它無用的原因。
沒有藝術,魯莽還是一樣的,只是晦澀難懂;藝術多了,天飛了,但很燦爛。 老子幾千年前在陰鬱的苗族說過“天地不仁,視萬物為狗”的殘酷故事,而比他年輕的孔子依舊一心一意地講道,如果道不存在,還有豁達豁達的“浮海”。
在何靜的畫作中,有這個空心山谷的寂寞,也有在碧浪上划船的解脫。 他畫的是一種寂寞,但這種寂寞不是小軒窗前的小寂寞,沒有人懂得豆蔻歲月的魅力,而是爬得高高遠,看天見天,見不見前古人不見來者的大寂寞, 以及眼淚下的巨大孤獨,這是宇宙中天地之間唯一的孤獨。
文字: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