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電動汽車霸權的最終結果會是什麼?也許結局已經注定了。
電動汽車是乙個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支援。 現在發展已經過半,一些國家開始撤退。 這個國家就是德國。
從本月18日起,德國將結束電動汽車補貼計畫。 按照原計畫,德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將持續到2024年底。
德國**給出的理由是:沒有錢。 但是德國真的沒有錢嗎?近日,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宣布了2024年預算,宣布將削減120億歐元的氣候和轉型**,但同時撥出80億歐元用於對埃爾毛的直接軍事和財政援助,並為埃爾毛難民提供額外的60億歐元。
換句話說,德國拿走了本應補貼電動汽車的錢,並用它來援助兩美分。
匈牙利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干預。 匈牙利認為,歐盟應重新考慮恢復更嚴格的財政政策,並允許對電動汽車行業提供更高的補貼,以應對來自美國和中國的激烈競爭。
匈牙利經濟發展部長納吉·馬頓(Nagy Marton)強調,德國等歐盟國家正面臨來自美國和中國支援的電動汽車經濟的競爭壓力。 目前,匈牙利是德國汽車製造商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
在政治上,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也一直堅決反對埃爾毛加入歐盟,否決了歐盟對烏克蘭的500億歐元援助計畫。
匈牙利之所以這樣做,肯定是因為它在新能源產業鏈上花了大價錢,但也間接助力了德國大眾、華晨寶馬等車企的新能源轉型。
這些德國車企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大眾、寶馬等德國車企率先站出來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擔心中國對調查可能的反應可能會損害自身在電動汽車業務中的權益。
但德國堅持走自己的路,無視本國企業和匈牙利的聲音,選擇提前結束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把錢投入到無休止的戰爭中,這是非常愚蠢的。
要知道,當前德國的經濟衰退和金融惡化,與大毛和二毛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和原材料息息相關。
此外,關於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現階段是機遇不容錯過的階段,失去“賽馬”階段後,中國正在大力發展,一次又一次地拖延補貼時間,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氛圍,德國已經提前結束了補貼,有分析人士表示,這將導致“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將受到嚴重損害”。
此前,德國曾宣布到2024年保留1500萬輛電動汽車的長期計畫,但現在補貼已經終止一年,這一計畫很可能無法實現。
暫且拋開碳中和的巨集偉目標不談,實事求是地說,很可能會讓德國車企的戰略制定和財務計畫來來回回。
因為大家都知道,二毛的無底洞不知道要填多久,如果二毛不填,德國的電動車會不會發展不起來?在這樣的波折中,德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未來突然變得不明朗。 德國整車廠的競爭力也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