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與大地祭壇》,石鐵生寫下母親的一段話“又過了一年,我們搬家了,悲痛讓我們忘記了那棵小樹”。 讀者的評論讓我笑得很厲害。
讀者寫道:“媽媽真的是個好人物,從石鐵生的文章中汲取靈感,但當我看著媽媽時,大多數時候她不是在買東西,就是在刷手機,時代變了。 ”
我在想,這應該是乙個能寫出這樣評論的網友多大了?如果是00後,最年輕的媽媽應該是80後,我印象中的後女性還是比較務實的;如果是10後,最小的媽媽應該是90後,90後出生的媽媽,她們出生在乙個資料比較豐富的時代,有可能像讀者留言一樣,但仔細想想,年齡最大的10後是13歲的孩子,父母不允許她們在微信看書留言。 60後的母親們,眼花光,也是節儉的一代。 那麼這位網友的媽媽應該有多少歲呢?
我在想,這位網友到底是真的在寫他媽媽,還是他拿媽媽來指代現在的網購高手。
當我沉思時,我想知道,“如果我的兒子讀了這篇文章,他會對他的母親做什麼?“我真的很慚愧,當我的兒子20歲時,我意識到了我的責任,以及我可以傳遞給兒子什麼樣的品質。 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幫他照顧日常飲食,我在精神層面上給他留下了什麼?我一時想不起來了。
記得兒子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回老家,阿姨調侃他說:“你以後長大後要找什麼樣的女朋友?”
兒子說:“我要找乙個像我媽媽一樣的女朋友,因為我媽媽最愛我爸爸。 ”
但長大後,他並不覺得母親好,只是不喜歡母親囉嗦短視的知識,抱怨母親不理解他,求母親不要總是和他吵架。
作為母親,我只停留在餵養和轉殖孩子,習努力學習,在精神層面上我真的沒有做過任何值得稱讚的事情。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兒子經常生氣地說:“媽,你的生活多好啊,玩玩手機就行了。 雖然我有言行傳教的想法,但手機的吸引力太大了,我終於忍不住了**,在媽媽心裡成了負面教材。
都說我生了乙個孩子,給了我的孩子生命,但實際上,是這個孩子教會了我如何生活,給了我重新活下去的機會。 因為我的兒子,我詳細地體會到乙個生命是如何從受孕到成長為現在幾公尺的年輕人的。
因為有了孩子,我學會了耐心地感知生命成長的過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對生活更加善良和熱愛。
因為孩子,我發現了心中愛的潛能,發現我的心是柔軟而溫暖的。
這位網友的留言在我心中喚起了一種責任感,雖然我沒有在網上買,但是**號卻是刷了不少。
在反思的同時,我也在努力尋找兒子面前剩下的積極回憶,似乎數不清幾個。 如果非要減輕愧疚感,找點藉口安慰自己,希望能每天堅持鍛鍊、寫日記、讀書,為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我考慮這一點,那麼我應該堅持提高我的寫作技巧。 只有這樣,兒子以後想媽媽的時候,才能從媽媽身上汲取一點營養、靈感和力量。
其實對我來說,堅持做一些事情,也是為了培養每天用身體、用腦、用思想的習,讓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