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院士、科學家王志臻在參加沙貝南主持的電視節目《我們來聊聊》時,主持人沙貝南發現了地板上頻頻出現的黑渣。 這個細節感動了現場的每乙個人,他們都為王院士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鼓掌。 王院士忍不住自嘲"走出異國門"白髮蒼蒼的王院士覺得自己有些不端莊,但觀眾卻覺得,科學家默默拼搏、拼搏的精神才是最大的尊嚴,或者說這就是乙個院士該有的樣子,為了人類的利益而獻身於科學,做實驗室裡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普通普通人。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了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在中國工程院2024年習院士教育暨證書頒發儀式上的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院士是國家設立的最高學術頭銜, 是榮譽的象徵,也是責任的象徵。 希望院士們恪守最純潔的心,始終堅持院士稱號的學術性,堅決捍衛院士稱號的純潔,無比珍惜院士稱號的榮譽,為世界做榜樣。 ”
在現實生活中,像王院士這樣的國家級院士還有很多,言出必行,像天下一樣。 比如“布鞋院士”、“布鞋院士”李曉文,“布衣院士”高伯龍、盧永根等,都用科研工作支撐著國家的骨幹,展示了什麼是學術道德的典範,什麼是科學精神在心的內化和行動的外化。 正是他們的執著和冷漠,使他們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曉紅強調,院士最重要的是“專注學術科研”。 “如果乙個院士被金錢和名利所欺騙,偏離了學術的軌道,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肯定會傷害我們整個集團,影響整個集團的聲譽,破壞院士集團的形象。 ”
她的預警已經應驗到了中科院院士郝杰身上,郝杰最近沒有出國露面,卻損害了所有院士的形象和聲譽。 郝杰,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 影響整個集團的聲譽。
幾個月前,郝杰被公開舉報,利用職權將河北省廊坊市腫瘤醫院搞成民營企業,涉及數十億資金,並被紀委查處。 近日,衛健委、紀委相關負責人證實,中科院院士、腫瘤醫院院長郝杰利用陰陽合同欺騙上下層,將大型國有廊坊腫瘤醫院搞成民營企業
只可惜聰明人誤會了聰明人,這種自欺欺人的伎倆,最後舉著石頭砸自己的腳,一點丟人都沒有,也沒有尊嚴,學術研究成了商鑽營,根源就是為了錢,名利, 最基本的科學精神已經喪失。
同一位院士,有人因非常正派而令人欽佩,有人被唾棄,被甩在後面一萬年,原因是“靠錢、名利,偏離學術的軌道”,科學家在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享受高待遇是可以理解的,卻無視黨紀國法,利用職權和名望脫軌, 它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院士在任何時候都代表著黨和人民賦予他們的榮譽,但當這個稱號與物質利益掛鉤時,我們就很難避免出現更多的“郝杰”。 正如李曉紅所說,院士頭銜不能承載太多非學術性、功利性的東西,院士頭銜不能與物質利益掛鉤。 要杜絕濫用院士頭銜,規範自身兼職,杜絕“雙聘院士”,杜絕“院士”作為非學術活動場所要成為院士,就要更加嚴於律己,加強對團隊的管理,自覺抵制各種不良傾向,做學術道德的楷模,讓科學精神內化於心中,外化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