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格局是影響各國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一些變化,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和討論。 姚洋教授認為,中國與世界的聯絡並沒有中斷,即使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對美國本身也會有很多不利之處。
他認為,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產業轉移對中國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中國的綜合成本優勢和第一鏈條的完整性使其受到世界的青睞,雖然外資有所減少,但並不意味著離開中國,而是外資在該國的下降。 姚洋教授的觀點的依據和論據是什麼?他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
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脫鉤,而是變得更加緊密
姚洋教授指出,自疫情開始以來,所謂脫鉤論就猖獗,很多人說世界應該與中國脫鉤,斷鏈。 但這不符合經濟學規律。 正是在疫情期間,我國外貿增速有所提高,出口增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國出口在世界上的比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上公升。
疫情前,我們只佔全球份額的14%,現在已經達到了14%,也就是說,過去三年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度是增加的,而不是減少的,所以所謂“全世界都離開了中國”等說法是錯誤的。
為什麼中國不僅保持了對外貿易的地位,而且還加強了對外貿易的地位?因為中國的製造實力非常強大,不僅有一定的技術優勢,而且有綜合成本優勢,這種成本優勢讓其他國家更難追趕,首先發達國家是不可能的,他們已經過了這個階段,雖然很多發展中國家有勞動力優勢,但在其他方面趕不上中國。 說起簡單的物流成本,大概七八年前,我們還在說物流成本太高,佔了整個銷售成本的30%,今天誰還在談論物流成本呢?
買東西發物流,不知不覺我們的物流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我們生活在中國,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出國的時候也能意識到這一點。 從出口額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商品出口同比略有下降,但今年全球出口總額卻在下降。 中國目前的優勢在於,其順差仍然相當可觀,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出口份額正在逐步上公升。
儘管有人擔心失去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但現實情況是,發達國家的人口比例相對較小,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具有發展潛力。 在此期間,我們對這些地區的出口持續增長,參與商貿倡議的國家佔中國出口總額的46%5%,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增加。
此外,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三大新興產業的出口正在快速增長,這種增長不僅覆蓋了全球市場,也覆蓋了對發達國家的出口。 在全球市場上,東方的光芒越來越璀璨奪目。
姚洋教授認為,產業轉移是一種自然的經濟現象,不是消極的影響,而是積極的推動力。 他表示,產業轉移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產業已經消失,而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一些低端、低附加值、高汙染的產業已經轉移到其他國家,而中國正在著力發展高階、高附加值、低碳產業,這是乙個產業公升級和創新的過程,符合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
姚洋教授舉例說,中國服裝業是產業轉移的典型例子,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但近年來,中國的服裝出口逐漸下降,而越南、孟加拉等國家卻迅速崛起,這是因為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公升,中國服裝業失去競爭力,向其他國家轉移。
姚洋教授還表示,產業轉移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因為產業轉移可以促進全球資源配置和效率提公升,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發展,可以增加全球供需,可以促進全球合作與合作,可以緩解全球貧富差距和矛盾。 可以改善全球福利和幸福感。
姚洋教授用他的專業知識和見解,解讀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絡和影響,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潛力,並指出了中國的經濟方向和目標。 他的觀點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證據,既有歷史視角又有未來展望,既有國際視角又有國內視角,既有巨集觀分析又有微觀案例,既有客觀評價又有主觀建議,既嚴肅討論又幽默,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評論。 特別注意他,姚陽說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