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州芳村古橋茶葉街,一家名為“長石茶葉”的公司因茶價“閃崩”而捲入**風暴中心,涉及500多家茶商,總金額達數億元。
茶商唐雲2個月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下了長石茶的第一款產品,每次**後在二級市場銷售都能賺到高額利潤。 在她看來,大部分芳村茶商對金融茶並不陌生,甚至很多都是長期深耕這個領域的老玩家。 但與以往相比,這一次長石茶**飆公升到崩盤的地步比預期的要早,從5萬多元(茶葉交易單位,每片重357克,每片7片)的網紅茶葉,在短短一周內就變成了流動性接近0的“廢票”。 很多茶商一進場就被“困”住了。
相較於以往承諾回購底的傳統金融茶葉模式,這場雷雨的長石茶玩法更加隱秘。 據參與的茶商告訴記者,該廠家在合同或書面記錄中並未承諾回購,但涉嫌利用“碟子”實時更新,不斷製造茶葉的假象,誘使更多茶商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長石茶並不是近期第乙個爆發的“金融茶”,僅在廣州芳村一帶,今年茶葉價格有四家廠家,分別是茶葉有益和長石茶葉。 這背後,一度動盪的“金融茶”模式風險加大,“數量在價格先行”的跡象明顯,即茶**仍處於高位,但交易活動開始萎縮,“回公升”力度逐漸減弱。
有業人士表示,所謂“金融茶葉”,就是銷售茶葉時不交割實物商品,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回購,這種商業模式脫離了商品交易的本質,隱藏著較大的風險,還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茶的閃光崩潰。
繼長石茶最新產品“長石雄風”**之後,唐雲也在某平台以7000元左右的低價接到了茶葉。 “我只買了前兩種產品,而且都是盈利的。 由於財務問題,最後一期沒有購買。 當時,我看到**倒下了,想**賭一把。 唐雲說。 然而,唐雲隨後意識到,市場上充斥著**玩家,收購者寥寥無幾。 於是她暫時停止了收購。
與唐雲不同的是,茶商李偉經歷了長石茶**的快速起伏,在最近的茶葉交易中損失了約15萬元。
在**“閃崩”的“長石雄風”之前,長石茶葉還推出了4款產品,分別是長石天下、長石明亞、長石恆泰、長石同濟,均為限量採購。 經過兩個階段的試探性研究,李偉發現這些產品的市場非常快。 每次購買新產品時,都會有人在社交平台群中以高價購買。 即使只過了1個小時,回購**也可能是上千元。
據第三方平台資料顯示,在8月底長石茶某產品上市之初,每提及**320000元,短短1週後市場價格就開始突破50000元。 9月中旬突破6萬元,11月30日階段最高價達到728萬元。 根據這一計算,增幅接近127%。
在芳村經營茶葉生意多年的李偉之前也對金融茶葉套路了解很多,一般廠家會預設從茶葉買家那裡回購,吸引參與者一起炒酒。 這次略有不同,雖然長石茶葉在前幾期產品發布時就做出了相應的口頭承諾,但幾乎沒有乙個留下書面記錄。 贏得這些產品信任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線上社群的實時回購,以及許多看似熱衷於收購的茶葉店。
直到長石茶葉推出最新產品“長石雄風”,並宣布不再限量,大部分參會茶商仍沉浸在茶葉暴漲的氛圍中。 11月29日,這批每漲價5萬元以上的產品首次上線,有500多家茶商參與。 不過,與前幾輪不同的是,當天晚上,社交群中的競拍者寥寥無幾,甚至開始打折出現。 最終,一些購買這些產品的茶商發現,兩周前它仍然是市場上稀缺的硬通貨,沒有人接手這個報價。
如何?有業內人士表示,首屆“金融茶”往往是資本積累和控制發行的結果,通過鎖倉敲門等手段,不法茶商可以輕易地將茶葉商品轉化為金融產品獲利。
不過,與傳統金融茶葉承諾回購抬價不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長石茶葉的投機方式疑似是一場“滴水滾珠遊戲”,即“經銷商”尋找或製造某種稀缺資源,包裝概念,並推出“茶碟”來哄**, 在市場上製造稀缺的錯覺。首先,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市場,分階段疊加,最後在上公升到高位時出售並離開。
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這類局主要由品牌方、茶碟、茶商三類角色組成。 一般來說,製造商是經銷商,他們生產某種稀缺的茶葉產品,然後出售給商人。 茶葉售出後,從一級市場進入二級市場後,會有經銷商安排的茶碟。
當限量發售的茶葉大部分退回碟子時,碟子在二手市場上更容易“控制漲價”。 經過幾輪反覆炒作,茶葉價格有所上漲,這也能夠讓一些參與前期的投資者獲利,增強信心。 當時機成熟時,“莊家”將在高位賣出。
其中,茶商的角色是“接收者”。 如果市場宣傳效果好,有真正的消費者進場“買單”,假價格就會“真實”,接盤的廠家和茶商可以“投機”高額利潤。 但是,如果市場上真正的消費者還沒有到來,廠家需要更多的茶商“打鼓傳花”來維持**,加盟商制度應運而生。 這時,一些茶商會以第一商人的身份加入,有一定的分銷量,鎖定時間限制,以及廠家的利益。
李偉還指出,參與認購“長石雄風”並參與其中的500家茶商中,約有一半是長石茶葉。 據記者進一步了解,長石茶葉的加盟商分為三類,包括授權合作門店、授權體驗館、授權渠道商。 其中,授權體驗館也分為V1、V2、V3三個層次。 在加盟商複雜的等級分類下,分配金額和保證金要求也各不相同。 其中,最高階別的授權渠道商,首撥金額為150萬元,入金需15萬元。
與**相比,加盟商一般簽訂合同,需要批量投資,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接收力。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金融茶葉亂象。
值得注意的是,長石茶葉閃電崩盤的背後,金融茶葉市場的風險正在逐漸積累。 在廣州芳村,今年金融茶爆的先例屢見不鮮。 例如,6月,廣東茶益茶業向客戶推薦“金融茶”,承諾在30天內回購公司,但隨後宣布將停止回購。
為什麼在多次雷雨過後,仍有茶商熱衷於參與烤茶的過程?這與金融茶本身的市場特徵有關。 多位茶商告訴記者,金融茶的發展歷史已經很多年了,在之前的好時光裡,有很多茶商參與其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茶葉利潤逐漸攤薄的背景下,參與金融炒茶是許多茶商謀生的一種手段。 “前兩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線下茶葉生意不好,大家壓力很大。 唐雲介紹,大部分金融茶炒作週期都比較長,前期參與者獲利概率高。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金融茶“炒茶”的發展已經相當專業化,甚至衍生出一級發行市場、二級交易市場、一流的系統、交易平台、指數等完善的配套工具。
以某尋茶平台為例,其首頁不僅清晰列出了茶葉的**指數,還清晰地列出了細分市場的實時熱度指數。 在具體的茶葉產品中,不僅會列出**趨勢、參考**、撮合交易、漲跌排行榜,還會列出“散片”(茶葉術語,每片重357克)。 平台本身還可以提供評估和交易服務,涵蓋多種熱門茶葉產品。
這類資訊平台雖然看似透明,但很容易被廠商操縱。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來說,茶葉的發行和銷售類似於一級市場,首筆交易是二級市場。 在一級二級市場的中間,有大量活躍的中間商,他們從廠家那裡批量購買茶葉,然後賣給市場進行投機和獲利。 這種交易平台看似為買家和賣家提供資訊,但實際上也捲入了囤積**茶葉的過程,或者與**商家和廠家有著密切的聯絡。
同時,這類平台的實時**通常會根據購買價格和銷售價格而變化,一些“茶碟”也會利用這個渠道來哄騙**。 以“長石雄風”為例,**閃崩後,也有茶商頻繁在平台上競價,有賬號當天以6000多元的價格買下了“長石雄風”。 當日,該賬號以**價8500元成交。 截至發稿,平台上仍有不少茶商頻繁泡茶**。
有什麼風險?金融茶接二連三的爆火後,市面上仍然有很多爆款**茶。 在多家茶葉交易平台,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某杰、某翔瑞品牌的茶葉價格接近10萬元,某類章產品超過11萬元。
其中,增幅最明顯的是X茶品牌。 據了解,該品牌成立於2024年,擁有多款易系列產品,每次提及價格從4萬元到10萬元不等,**還在不斷上漲。 例如,茶葉在上市之初就高達7萬元,不到1個月就達到了96萬元,同比增加3714%。
在二級市場仍在上漲的同時,接受力也在逐漸下降,“成交量先行”的跡象明顯。 一位資深茶企告訴記者,近年來,雖然一些金融茶葉沒有實質性,但成交量提前大幅下降。 因此,金融茶鼓過花的遊戲很難繼續下去,參與的廠家或茶商開始停止回購或提前跑路。
另乙個資料證實了這一說法。 根據企業核查資料顯示,2024年和2024年我國註冊茶葉相關企業數量將連續兩年下降,達到22家270,000, 1994萬,同比減少。 49%。
目前,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提醒金融茶、理財茶的風險。 10月初,福建省以“金融茶葉”“金融茶葉”的名義發布關於防止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部分茶企以賣茶葉的名義向消費者銷售茶葉,但未交付實物商品,並承諾一定時間後以本息形式回購。 這種“理財茶”和“理財茶”的經營模式脫離了商品交易的本質,從正常的銷售行為演變為追求高回報的投資理財行為,隱藏著較大的風險和隱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12月6日,廣州市荔灣區發展改革局(荔灣區民辦)、區公安局、區市場監管局、廣州市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提醒市民,在品茶、採茶時,應注重茶文化和茶葉本身的價值, 拒絕“金融茶”投機。(唐雲、李偉為化名)。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