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國財政部、中國證監會和三大交易所聯合推出旨在啟用資本市場的“政策組合”。 此舉包括四項主要措施,包括印花稅減半、分階段收緊新股及再融資、規管**及降低融資保證金比率。 11月22日,中國證監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就《首次公開發行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修訂草案)》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指導規範規定(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在2024年版的基礎上增加10餘條新規定,進一步強化“申報即責任”理念。
目前,政策組合發布已經三個多月了,無論從IPO申請受理、註冊或撤回的數量來看,擬上市企業普遍被迫進入融資“冷靜期”,對資本市場衝擊節奏有較為理性的觀察和形勢判斷。
首次公開招股申請獲接及會議數目全線縮減
今年下半年以來,滬深兩地IPO受讓人數量大幅下降,在7、8月零受理後,9月終於新增了11家公司,但10-11月沒有新增受理企業,情況可謂慘淡。
與此同時,IPO上市和註冊仍然相對緩慢。 8-11月,上海、深圳IPO企業數量分別為24家、17家、2家、7家,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從註冊數量來看,共有24個專案註冊生效,其中主機板12個,科創板4個,創業板8個。 與目前主機板排隊的244家、科創板110家、創業板264家相比,如果按照目前的註冊節奏,消化期最短的行業也將達到4年以上
上海和深圳新受理新股數量分布(2024年1月至2024年11月)。
注:不包括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包括受理後終止IPO的企業,資料**:風電
自願提款的數量有所增加
隨著IPO政策的收緊,擬上市的企業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批程式,導致不少企業在理性判斷後選擇自願撤回申請材料並終止審核。 這種現象在IPO收緊後的兩個月裡愈演愈烈。
截至11月30日,2024年已有220家公司終止IPO並撤回材料。其中,自8月27日以來,主動撤回材料的企業數量已達74家。
2024年1月至11月退出IPO的企業家人數。
注:資料**風
分子行業來看,截至11月30日,6月至11月共撤出129只新股,其中退出創業板IPO的創業者數量最多。
注:資料**風
企業融資規劃更理性、更冷靜
嚴格的審核標準和審批週期的延長,使得IPO公司面臨更加複雜的不確定性,迫使企業和中介機構開始審視形勢,理性評估既定的上市時間表甚至上市目的地是否仍能滿足形勢的要求。 一些現金流壓力和股東壓力不大的公司,在綜合判斷後選擇退出,並在適當時機再次匯報。
在審核期間,企業客觀上會受到諸多IPO需求的制約,管理層尤其是實際控制人往往無法集中精力進行業務拓展,而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處理各種IPO核查事宜。 有投行人士表示,雖然退出推遲了上市程序,但客觀上,企業也可以利用這個視窗期,更加專注於業務性質,不再容易糾結於一些需要從長遠角度判斷的業務選擇。
例如,如果在審計期間出於業務發展的目的大幅增加研發或營銷費用的投入,則不可避免地會在報告期內造成業績的短期波動,而實際控制人往往非常猶豫。 但發展視窗轉瞬即逝,我不想放棄。 退出後,相當於暫時不知疲倦,但可以放開手腳,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的變化。 “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