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育兒諮詢師的安水儒覺得,當與父母的育兒觀念存在差異時,我們應該視情況而定快來選擇如何應對,而不是想著讓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撫養孩子。
與老年人相比,年輕人更容易接受許多新事物,包括新的育兒觀念,但他們往往會因此而陷入困惑,變得不理智。
然而,有時似乎,新的育兒理念不一定是正確的,不一定適合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孩子。 老一輩的育兒理念未必是錯的。
此外,年輕人在接受新的育兒觀念後,往往無法或難以用更客觀的視角來看待父母的育兒理念,但大多數人會在育兒問題上與父母發生衝突。
事實上,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在育兒上有衝突,甚至不相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彼此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不認同和不接納。
在育兒哲學的背後,往往有一定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人生觀,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不僅限於育兒。
比如德國華德福的育兒理念背後,有順勢療法、自然哲學、人生哲學的概念,所以接受華德福的育兒理念,就意味著接受其中的順勢療法理念、自然哲學、人生哲學。
然而,有些家長已經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再加上思維僵化,各種認知模式和潛意識模式都變成了難以改變的慣性,所以往往很難接受這種華德福的觀念。
接受這種育兒觀念意味著他們需要拋棄他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所獲得的某種生活哲學和哲學。 這很難,很難。
按照安水如個人的看法,與其試圖讓老一輩人簡單地接受某種想法,不如年輕人自己去實踐和行動,才是最有效的。 因為,想法對人們來說是一堆概念。 這是理論。
實踐和行動是截然不同的。 實踐但就是要讓人從中走出來,真正意義上地去做。 行動就是讓人們用自己的腳踐踏自己的經驗和哲學,從而產生自己具有真正意義的人生哲學。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年輕的父母想盡辦法讓父母接受他們認可的某種育兒觀念,而沒有反覆審視這個觀念本身,也很少去實踐。
通常很難讓乙個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乙個想法。 因為那個人需要與他已經擁有的一些認知慣性模式作鬥爭,甚至是他內心深處的一些潛意識慣性模式。
於是,在乙個家庭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育兒觀念衝突,或者因育兒觀念衝突而引起的各種家庭糾紛,使家庭中的每乙個成員都吃虧。
作為乙個不僅學習了現代育兒理念,還生下了與家鄉文化完全不同的北方孩子,安水如過去也曾與長輩發生過育兒衝突。
不同的是,當發生衝突時,安水儒會思考哪種觀念或方法更適合孩子的身心健康,然後選擇更有利於孩子健康和發育的觀念或方法。
在此之前,安水如不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他所學的現代育兒理念,一定是最科學的,最有利於孩子心身健康的發展。
這是因為,安水茹知道,任何時代的育兒觀念都是非常現代和地域化的,它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只不過,在當代,我們未必能找到不足之處。
同時,安水如也不認為祖先的育兒觀念一定是錯誤的,也不認為祖先的一些做法一定是不科學的,更不片面地認為年輕人一定比父母更善於照顧孩子。
其次,如果你意識到你祖先的育兒觀念或某些做法中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方面,而你的父母是通情達理的,容易接受新事物,安水如是會和他們溝通。
但說到溝通,安水儒一般來說,他們不會堅持自己想要糾正對方的姿態,自己的想法是準確的。安水如知道,他所接受的育兒觀念,也有可能被推翻。
說到育兒,沒有絕對正確的概念或理論。即使是許多人認可和喜愛的蒙台梭利概念,以及皮亞傑的思維發展理論,也有其缺點。
而一旦他意識到對方的抗拒,那麼安水如就不會想著和他溝通太多,而是會盡力減少老一輩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比如,要盡量照顧孩子,減少長輩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減少長輩照顧孩子時自己的干擾。
其中,在當長輩照顧孩子時,他們的干涉較少,這是為了減少傷害。 因為安水如親自插手長輩照顧孩子,長輩容易情緒化,導致情緒化抱孩子。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就是發現長輩的一些言行對孩子造成了一些小小的傷害,安水如自己會及時去安慰和引導孩子。
從安水茹自己多年的育兒經驗來看,如果他善於安撫孩子,懂得引導孩子,那麼孩子就能從中得到新的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漫長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美好的經歷中受益。 一些瘀傷、不快樂、不適等,也能給他們帶來新的飛躍和進步。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故意給我們的孩子設定障礙,或者我們必須故意傷害我們的孩子,或者我們必須縱容別人傷害我們自己的孩子。
相反,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幫助孩子避險,避免傷害。 如果我們發現老一輩人傾向於暴力,認為棍棒教育可以培養天才,那麼我們就必須自己照顧孩子。
從小就生活在棍棒下的孩子不一定有心理問題,但沒必要把孩子推到棍子下。 讓孩子從小接受長輩的棍子教育,不一定讓孩子成為龍鳳。
在日常生活中,安水如經常和別人提起這件事。 因為在這個時代,人們太意識到挫折教育的積極作用,他們思考如何教育孩子關於挫折。
實際上幾千年來,無論主流社會的育兒觀念如何變化,育兒的核心都不會改變。如果父母能在無數的思想分支之外找到育兒的核心,那麼思想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世界上不同的育兒觀念不僅是當代的,而且往往是非常區域和民族的。 但本質是一樣的,就是要從某個角度看育兒。
而育兒的核心永遠是人這一生是有關係的。 就是要滋養、溫暖、呵護,甚至喚醒乙個年輕的生命,讓孩子懂得呵護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
換言之,養育的核心是愛。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喚醒了孩子心中已經存在的愛,以至於即使孩子在人間經歷了風風雨雨,他心中的愛也只是強烈。
只不過,在喚醒孩子心中已經存在的愛之前,父母需要先學會愛。 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禮物。
例如,父母不僅需要分辨什麼是愛,如何真正愛孩子,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如果父母學會愛,懂得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愛,那麼大多數孩子都能從中得到滋養,學會潛移默化地去愛。
不僅如此,父母也會清醒,不會因為批評孩子而否定長輩的育兒觀念,也不會因為長輩愛孩子而覺得不合適。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安水儒就會對孩子說讚美你不一定是愛你。如果乙個人在稱讚你,他們很可能是想對你做點什麼。 批評你並指出你的錯誤並不一定意味著讓你難堪。
孩子上學後,安水儒會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別人批評他的好意,而不是聽別人的批評,而是開始與對方對峙,與對手對立。 愛不一定是安慰的。
同時,作為母親,安水如多年來一直在學習習這方面,並且允許自己在生活中接受別人的批評,從而欣賞別人的批評,不管別人如何批評自己。
這是因為別人如何批評你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他人的批評。 世界上的人吹噓每個人,但很少有人會指出他們的錯誤。
在安水茹看來,如果乙個人能指出自己的錯誤,他就深深地愛上了自己。 如果沒有別人的批評和提醒,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自己錯了**。
而如果乙個人從來不知道自己錯了,那麼他要清楚地知道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實現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就不容易了。
當你發現自己與長輩和父母發生衝突時,你應該看看你的照顧者是否偏離了育兒的核心,而不是完全否認你長輩的育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