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的A股,3000點的激戰是不可避免的關鍵詞。
2024年2月,上證綜指首次突破3000點,此後16年,上證綜指徘徊在3000點左右。 據招商局託管部金融工程組組長曲濤統計,2024年至今,在4000多個交易日中,3000多點以下有近2000天,3000點以上有2100多天。
3000點似乎成了A**場的“楚江漢界”,也成了股東堅不可摧的“信念”。
事實上,3000點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市場和投資者之所以重視它,是因為它承載了投資者更多的期待和未來的可能性。 這就是為什麼一旦**突破3000點大關,防禦戰就會開始。
2024年,A股將再次打響“三千點防禦戰”,與以往不同,千億資金借助ETF入市,ETF占全市場份額創歷史新高,總計超過2萬億股。 同時,也帶來並衍生了一系列趨勢反思,包括資本端的趨勢爭議、資本市場的制度層面、國內機構投資者投資模式的結構性變化等。
在A股形勢低迷之際,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觀點的爭論和頭腦風暴,有利於A股的穩定和長期發展。 “A股的健康發展,與我國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和開放以及居民財富的配置密切相關。 特別是考慮到A股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參與機構還不夠專業,國內投資者的定價能力,尤其是邊際定價能力,弱於國外同行,這也是我們密切跟蹤南北資金流向和中國資本賬戶變化的原因, 為了從現有市場**中捕捉一些重要資訊,把握資本市場執行的機遇。”
展望2024年,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人士一致認為,現階段市場明顯處於週期底部,呈現觸底回公升趨勢,但本輪觸底過程比預期要長,A股拐點值得期待, 整個市場的中期機會大於風險。
12月5日,時隔乙個半月,上證指數再次跌破3000點大關,3000點的防線戰也再次打響。
自2024年2月16日首次突破3000點以來,上證綜指已經50多次爭奪這個關鍵點,其防禦的成敗也成為A股多頭和空頭的分界線。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上證指數作為重要的整數門檻,在跌破3000點後將站在3000點。 楊德龍分析稱,近期不管是政策還是市場,其實都是為了支撐市場,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是暫時的,市場其實有不少觸底特徵,不用對市場前景過於悲觀。 ”
事實上,在過去的16年裡,A股曾多次站在3000點,它們看起來都一樣,但實際上卻不同。 十幾年前三千多點,估值三四十倍,簡直就是泡沫;目前3000點的估值,是十一兩倍,被低估了。
一方面,近年來,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從1000多家增加到如今的5000多家。 其中,上交指數成份股也從900只增至2000多隻,行業佔比也發生了變化,金融業佔比從45%下降到22%,資訊科技從不足2%上公升到12%。
另一方面,2024年首次跌破3000點時,上證綜指的市盈率還在22倍以上,現在已經下降到12倍,這意味著上證綜指雖然還在3000點,但資產“便宜了”。
今年,無論是資本端還是情緒端,都是主導市場的重要因素。 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A股“股市”特徵較為明顯,整體資本端持續偏弱。
具體而言,8月以來,監管部門發布一系列啟用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包括監管部門宣布將交易印花稅徵收減半、分階段收緊IPO、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規範大股東等。 由IPO、再融資、**組成的資金需求端規模明顯收窄,9月以來資金淨流出較前有所緩解。 北向資金波動較大,7月後轉為淨流出,雖然9月以來外資流出有所放緩,但趨勢尚未逆轉。 此外,兩家金融機構也出現了大量資金外流,新開戶基本保持低位**。 需求端,**規模萎縮,IPO和再融資小幅下滑。
潘向東認為,目前市場從估值水平、成交額、投資者情緒等相關指標來看,資產已經隱含了過於悲觀的預期,指數處於超跌狀態。 展望未來,2024年內外部環境將逐步好轉,因此無需對當前時間過於悲觀。
在洪浩看來,在A股基金層面,市場持續萎縮、淡化,其本質依然是缺乏增量資金和信心。 這主要是由於2024年中美利差擴大至歷史最高水平,與2024年初的歷史水平持平。 這種平滑和廣泛的點差為投機者創造了進行交易的機會,削弱了外國的信心和投資回報。 因此,美國國債利率上公升和美元走強繼續吸引新興市場。
其次,隨著美聯儲加息週期接近尾聲,降息預期持續上公升,中美利差應該會縮小。 這種恢復正常的利差有望緩解資金的撤離和中國資產的壓力**,並幫助市場間歇性**和修復。
相關資料顯示,12月以來,權益ETF淨申購金額已超過700億元,多隻ETF份額創歷史新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金持續湧入ETF釋放出利好訊號,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配置價值凸顯。
對於A股的中心一直圍繞著3000點大關,有業內人士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度的不完善。
事實上,在2024年,A**油田生態將繼續優化。 在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制後,證監會發布了《有關各方行為的進一步規範》,並於今年8月27日發布了《持股行為進一步規範》,堪稱“史上最嚴新規”。
9月26日,滬深北交所發布相關規則,明確破損、淨破損、分紅不合格標準,同時明確二級市場範圍,加大宗交易預披露力度。
有證券業內人士表示,要進一步完善一流各項制度,盡快與國際接軌,包括市場發行、投資交易、“優勝劣汰”退市等。
在投資交易方面,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徐林認為,誠信是公司的基石,要堅持產品的投資風格,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產品風格漂移異常的處罰力度,打造良好的產品發行生態。
在制度層面,從資本市場開放角度看,我國應堅持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發展,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發展新格局。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中國需要加強對QFII的管理和監督,引導QFII發揮維護中國資本市場穩定的作用,並將其成熟的價值投資理念推廣到中國,從而減少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展望2024年,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人士一致認為,現階段市場明顯處於週期底部,呈現觸底反彈趨勢,但本輪觸底過程比預期要長,A股拐點值得期待, 整個市場的中期機會大於風險。
對於明年的A**場,潘向東信心滿滿。 同時,京滬樓市寬鬆政策也同步實施,巨集觀層面可望在2024年繼續支撐各項經濟工作。 隨著資本市場積極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市場微觀流動性也將有所改善,如重要股東二級市場持股淨增持、IPO明顯放緩、**ETF回歸淨認購等,A股整體估值的安全邊際相對充足。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偉持謹慎樂觀態度。 認為,從國內外環境分析,資本外流壓力正在緩解,出台一系列支援資本市場的政策是利好利好因素。
洪浩表示,目前下行空間遠小於上行空間,或者風險遠小於預期收益,均值回歸是金融市場最根本的原則。
在他看來,現階段市場明顯處於週期底部,呈現觸底反彈的趨勢,但本輪觸底過程比預期的要長。 “在經歷了2024年先漲後跌、漲後跌的洗禮之後,當前市場最好的反映是與基本面的邊際變化脫鉤。 近期國內經濟資料整體回暖,政策方向清晰可見,但市場反應不溫不火,很明顯,市場波動或整體市場信心與未來預期密切相關,這恰恰是難以捉摸的。 作者: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