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後,全國抗戰形勢變得異常嚴峻。 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引誘人民投降;另一方面,日軍開始利用重要的交通線,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分而治,“掃蕩”,增加據點數量,加緊所謂“籠子政策”。
為了粉碎日軍的“籠子政策”,使華北乃至全國的戰局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克服人民妥協投降的危險,八路軍司令部決定組織大規模戰役。
從今年8月到次年1月,八路軍集結了105個團,共計20多萬人,在華北地區對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百團之戰。
這場戰役不僅粉碎了日軍的“籠子政策”,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且大大延緩了日軍南進的步伐,從而增強了我黨和我軍的威信,激發了全民抗戰的信心。
據有關統計,在這場戰鬥中,我軍打了180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打死負日偽兵5萬多人,繳獲各類火炮近6000門,大炮50餘門,其餘都相當豐富。
當然,在這次行動中,我軍也付出了近2萬人的代價。 但是,百團之戰的結果是巨大的,總的來說應該肯定。
但是,在這樣的勝利中,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首先,最嚴重的是宣傳上存在嚴重問題。
按照最初的部署,戰役原本只是正泰路等交通線上的一場破壞戰,但隨著戰鬥的不斷發展,動員的兵力越來越多,行動規模越來越大,作戰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在對外宣傳時就變成了“百團之戰”, 而整個戰役也分為三個階段。
前兩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破壞交通線,第三階段是對日軍進行報復性“掃蕩”。
很多人對這樣的宣傳不是很滿意,尤其是聽到這樣的宣傳,更是受到嚴厲的批評。
根據元帥***晚年的回憶:“**對百團戰爭的宣傳非常不滿。 ”至於不滿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百團之戰”的宣傳,無疑將我軍的實力暴露在了敵人、傀儡、頑固者面前,這樣一來,必然會使日本偽軍重新評估我軍的實力,使敵人集中兵力進攻我軍。
此外,蔣介石也會提高對我們的警惕,畢竟在他看來,我軍的發展是他最大的威脅。
因此,這種“百兵團之戰”的宣傳,勢必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
在第二階段作戰中,為了擴大戰果,我們忘記了我軍一直倡導的敵後作戰政策,只關心攻擊敵人的堅固據點,因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關家院之戰”。
觀家園位於太行山中心,距八路軍司令部所在地莊壁村僅6年5公里,這個地方易防守,難攻。
為了拿下關家院,彭先生給第129師下達了死命。 結果我軍長期無法進攻,部隊損失慘重,師長***親自打電話匯報戰情,建議他暫時撤退,再找乙個戰士。
結果,彭先生頓時怒氣沖沖,嚴令道:如果拿不下關家院,就去掉第129師的番號。
軍令如山,**只能抵擋敵人巨大的火力,繼續指揮部隊與敵人決一死戰。
戰鬥又持續了一天,基本殲滅了敵人,但此時日軍大批援軍已經趕到,彭將軍只好命令第129師撤出戰鬥。
沒想到,我軍撤離後,日軍對關家園周邊的村莊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沒過幾天,人數就達到了6000多人。
在“百團之戰”中,第129師團承擔了十分繁重的戰鬥任務,打了很多硬仗,兵力比較大,殺傷日偽軍8000多人的同時,也付出了7000多人的代價。
百團之戰的規模和持續時間超過了部隊和根據地的最大補給能力,部隊本身消耗得太厲害,所以當日軍迅速將大量部隊調回華北時,我軍已經相當疲憊,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殲滅入侵的敵人, 造成根據地的嚴重破壞和破壞。
在敵人的強弱的情況下,我軍損失慘重,比如我軍著名將領左權將軍2024年在太行區掃蕩中陣亡,要知道,他是我軍抗戰中犧牲的最高階別將領。
這次戰役後,我根據地的形勢逐漸惡化,太岳、平溪等抗日根據地更是萎縮。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後來的華北論壇上,“百團之戰”問題被提出來討論,遭到了尖銳的批評。
在後來的七大中,**更尖銳地指出:
“當時,我軍對華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敵我鬥爭的長期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有一定的......指揮失明尤其是百團之戰的第一場。就連彭先生後來在自述中也承認了百團戰役中的一些錯誤。在第二和第三階段,更多地採用了陣地戰的形式,增加了部隊的實力,傷害了自身的生命力。 ”
在後來的“廬山會議”上,這個問題被當成舊賬翻了過來,被批判說沒用,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百團戰役才得到重申。
實事求是地說,“百兵團戰役”雖然有一定的失誤,但確實是抗日戰爭最困難時期我軍獨立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輝煌的進攻戰役。
總的說來,“百團戰爭”的歷史意識還是值得肯定的,它對堅守華北敵後根據地、推進全民抗戰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無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當然,我們也必須吸取這場戰鬥的教訓。 總之,既要看“結果”,也要看“失”,只有這樣,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這段歷史。